临港区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红利激发创新活力

2017-07-10 06:38:00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作者: 王军霞

  改革红利激发创新活力

  ——临港区全面深化改革亮点点击

  ◎记者 王军霞 通讯员 丛琳

  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临港区始终坚持“产城互动、三生共融”核心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强区、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等重大战略,突出高标准“二次创业”,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科学谋划、统筹实施了96项重点改革任务,助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不断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力。

  创新集聚

  新园区释放新动能

  走进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原丝车间、碳化车间正在有序运转。今年,该公司干喷湿纺和千吨级万能线已实现稳定生产,“两高一低”战略取得重大突破,T700S、T800S和M40J级碳纤维已突破工程化关键技术,产品可与世界一流企业日本东丽相媲美。

  依托拓展纤维行业领军优势,临港区致力于碳纤维产品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产业链的完善延伸,全力打造碳纤维产业园。近年来,通过联合、联动、联创,碳纤维产业园实现了平台搭建、技术改造、园区建设、项目引进等全方位重大突破。碳纤维产业园列入全市五大高端产业园区和全省“十三五”规划,5.6万平方米的研究院、专家公寓和中试车间相继投入使用,碳纤维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获批成立,全国碳纤维高层研讨会成功举办,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临港区龙头企业浩然特塑与拓展纤维在家门口强强联手。拓展纤维根据应用需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浩然特塑通过引进这种特制的碳纤维原料,再进行PEEK树脂的应用研究,撬开军工产品的市场大门。

  新产业孕育新动能,创新是强力引擎。立足开发区“二次创业”,临港区的决策者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才能在发展大潮中引领前进。为此,临港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科技金融联合服务部门,连续两年召开产学研合作大会,重点支持打造12家公共型双创平台,目前已建成启用区创业创新基地、科技孵化器、威海钓具之都科技孵化器、润汇企业孵化器等6家孵化器,配备科研办公大楼、中试车间、专家公寓等,吸引星煜无人机、慧明珠、两岸环保、星辰化学等200余家优质在孵企业,涵盖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

  强化创新驱动,临港区鼓励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年内计划推进威达机械、君乐轮胎等企业的30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立项,项目产业化预期年经济效益9.6亿元;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拥有2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8家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35家,今年还将重点培育味正品康、天洋渔具等12家企业争创市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临港区高端产业不断加速集聚,威高生物科技产业园产品已经开始投放市场,未来这里生产的微创系列产品、种植牙系列产品以及手术“机器人”等将大举走向市场;新型野营房车、拖车及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展销基地——威海国际智能房车产业园,产品技术、质量水平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开放引领

  新业态凸显新优势

  6月23日,威海国际物流园海运快件业务正式启动。几乎每天下午,这里都会接收一批从韩国进口的货物。一个个包裹快件经查验线有序传递后,不需落地就可直接进行快递派送,从韩国发货到客户收货,只需三天时间。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物流园每个星期进口量3个柜左右,单量在1万单左右,计划今年跨境电商整体的业务量能达100万余单,进出口额的货值争取完成1.5亿美金。

  着眼于打造“一站式”全程服务链,临港区以国际物流园为载体,重点规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先后引入海关、商检、国安等单位入驻,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凭借去年开通的全国首条中韩海运快线,夕发朝至的高效率和物流运输的低成本,已吸引了60多家电商、贸易商、物流配送商、快递服务商等客户入驻园区,形成了全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公共服务型跨境电商综合产业聚集基地。

  抢抓新一轮开放机遇,临港区努力把扩大对外合作、做大服务贸易过程,同步变成工业提档升级、服务业提质增量的过程。

  今年,临港区新引进德国马夸特汽车电动开关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6亿欧元,在临港区建设以汽车电子系统与微动开关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质量体系运用马夸特公司最新技术标准,预计4年内可实现产值16亿元。美国开泰将新注册销售主体,启动中国市场开拓计划,打造全球最大的滑雪板和雪橇制造基地;日本豪雅持续增资扩产、延伸链条,打造全球最大的光学玻璃生产基地。

  颐高之信国际电商产业园致力于打造集特色产业园、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服务业平台,威海创新经济产业园以“2.5+产业”为定位,重点培育中小企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转化及服务外包等新业态,以这两大平台为引领,临港区将加速以威青路为轴的城市经济发展组团,带动汽博城、五金机电城、家居城等传统商贸市场提档升级,加速新业态和人气商气聚集。

  争创试点

  新六产催生新模式

  走进汪疃镇樱聚缘项目区,成片的现代果园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临港区汪疃镇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试点项目一角。未来,这里的苹果将被做成高端果汁输送到各大地区,休闲采摘也将进一步带动人气提升。

  去年,汪疃镇以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山东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该项目也是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试点项目,获得各级扶持资金1680万元。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临港区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努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升级版”。

  “园区规划创意农业园区、高科技农业园区、特色林果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园区和产业融合示范园区五大特色主题园区。”汪疃镇副镇长闫宗娜介绍,聚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临港区对汪疃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全方位打造,一产方面,高标准打造苹果种植生产基地,开展苹果育苗技术合作;二产方面,进行高端苹果鲜榨果汁(NFC果汁)生产,发展苹果精深加工业;三产方面,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和副中心,建设苹果文化博物馆和青少年旅游学习培训基地,进一步打造新六产示范样板。

  以汪疃镇为核心,临港区整合资源、聚力打造、分期实施,将建成农旅结合、三产融合、独具特色的精品示范片区,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土地规模流转优势,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开发,加速形成全域一体发展新优势。

  产城互动

  新市民共享新成果

  在临港区嘉和社区的文化活动室里,71岁的林乐同正带领村民排练舞蹈,每天唱歌、健身已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

  跟随他走进刚刚搬入的新家,迎面的照片墙上,记录了他近几年在外旅游的足迹。从民房到楼房,从面朝黄土到外出旅游,林乐同成为地地道道的新市民,在临港区加速改革创新中受益,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给养老保险,60岁以上的每月120元钱,政府给我们粮油补贴,每年每人1500元钱,还有失地保险,每人2000元,光是这些就足够我们过上好生活了。”林乐同高兴地说道。

  嘉和社区党组书记、社区主任丁大力介绍,社区服务中心配备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康复室等“一厅一校八室”,回迁的居民可在这里直接办理劳保、大病救助及就业等事项。

  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整村拆迁、集中建设”原则,临港区先后投入18亿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就近适度集中安置居民,实行“四个一”群众满意工作法,中心区17个村、1.6万名群众圆了上楼梦。今年临港区还将启动第三轮4个村拆迁改造,目前已实现100%签约、100%首套房确权。

  在加速突破城市化短板进程中,临港区始终坚持“产城互动、三生共融”这一核心理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生态新城。对林泉河统筹实施河道清淤、岸线改造、蓄水坝、地下管线、广场铺装、绿化亮化、桥梁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形成“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景观体系。启动推进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和教师交流轮岗、临港小课题研究、“研训教”一体化等三项改革,投入2.5亿元重点打造全市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和推进临港本土化“创客”教育,有力推动了全区教育事业上档升级。高标准建设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标准化卫生室,形成覆盖全区、标准卫生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

  作为全域城市的几何中心,临港区牢牢把握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大局,全面加速突破,进一步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努力让产业人才和普通群众在这里过上新生活。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