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山菜农夫妇的"莴心"账:一亩莴苣仅赚300元 白忙活半年

2017-05-07 08:11:00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 卢明 丁国彬

南山菜农夫妇的

  4日,南山菜农王奋刚在水边清洗莴苣。 记者卢明 丁国彬 摄

南山菜农夫妇的

  4日,王奋刚和妻子将200斤莴苣装上铁车,通过300多米泥土路运出去。记者卢明 丁国彬 摄

  5月,南部山区的蔬菜迎来收获季节。莴苣、卷心菜、花菜相继丰收,可是菜农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每斤几毛钱都卖不出去。早晨拔出打泥,下午运到水库清洗,深夜拉到市场出售,菜农王奋刚(化名)和妻子辛苦忙活了一天半宿,收获的300斤莴苣只卖了165元。仔细一算,卖菜钱刚刚够本,两口子白忙活半年。来年还种不种?菜农们有些迷茫……

  【难下的力】爬300米泥路运莴苣,还得穿皮裤下水洗

  4日14:30,烈日当头,水库岸边,钓鱼人戴着高沿帽静候佳音。不远处的水泥路上,王奋刚弯腰推着小车,身体极力前倾。他的妻子则走在车前,左肩,搭着一根绷紧的绳子,使劲拽着小车。车上堆着200斤他们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莴苣。

  王奋刚是仲宫东平坊村村民,他家的莴苣地位于村口东南的山沟里,距离水泥路还有300多米。从地里到水泥路要经过一条泥土上坡路,最宽处不过半米,途中还有几道转弯。就在妻子拉车上坡时,一个不小心,车子侧翻过去。尝试四五次,两人才把车子扶正。上了水泥路后紧接着就是几十米长的大下坡,妻子慢慢扶住车,再穿过一条四五米宽的公路,又是一段下坡才到水库边,妻子将车上的菜卸下来扔进水中码整齐浸泡,这样一趟下来要近20分钟,这是当天他们的第二车菜,一天他们要运三车。

  莴苣运到水库边后,王奋刚套上皮裤,下至齐腰深的水中,拿起莴苣,小心翼翼冲洗根茎,再扒掉外层的叶子。“不能用劲太大,茎弄太脆容易断”。妻子也没有闲着,在岸边铺好草席,接过丈夫洗好的莴苣码放整齐,每20根左右成一捆。

  冲洗一根得需两分钟左右,三车莴苣光冲洗就得两个小时。由于长时间浸泡,王奋刚的手变得浮肿发白。17:30,三车莴苣都冲洗打捆完毕,装进三轮车,“洗了泥巴去了叶,500来斤就剩300多斤了。”

  事实上,王奋刚和妻子的忙碌从上午就开始了,9:00,二人下地,主要是拔出莴苣初步打泥;而在这之后的23:00左右,王奋刚还要开上三轮车到七八公里外的仲宫蔬菜批发市场。5日3:30,一车蔬菜卖光,除去5元进场费,王奋刚两口子收入160元。

  【难种的菜】长时怕风收时易折,从种到收要半年

  “这是地里最后一批莴苣了,卖完这些总算能歇歇了。”卖完菜王奋刚点了根烟,深吸一口。“上午拔莴苣打泥,下午洗莴苣,晚上卖莴苣。在今年菜市行情极低的形势下,终于能将莴苣卖完。”

  “种蔬菜挺麻烦,得细心照料,水要勤浇,肥要勤施。”王奋刚说,相比其他蔬菜,种植莴苣需要注意的事项更多,种植、收菜程序也多,还得出大力气。“收的时候打泥就得十分注意,一不小心就断了,断了就没人要了”。

  他介绍,莴苣从种植到收获需要半年时间,一般是前一年11月份种上,来年4月底5月初收。为保证顺利度过寒冬,还得搭建半米高的小型保温大棚,盖草苫子。开春后,莴苣长势起来了,每隔五六天就要浇一次水。王奋刚摆着手指头,细数着各种程序,“特别要注意春天风大,莴苣也长高了,撤掉大棚后,莴苣容易长歪,品相不好也卖不上好价格。”

  【难算的账】一亩莴苣卖完刚保本,两口子白忙活半年

  这一季,王奋刚两口子的一亩四分地的莴苣,一共卖了6000元左右,合着一亩地收入4300元左右。老王说,单看钱数还不少,仔细算账根本算不着,“也就刚刚够本钱,俺俩这半年是白下力了”。王奋刚以一亩地为例,算了一笔细账:

  1.为养土翻地时专门加了农家肥,一亩地需约700元;

  2.一季下来化肥1200元左右;

  3.一季下来水费500元左右;

  4.农药200元左右;

  5.越冬的塑料布7元一斤,一亩地大约需要100斤,能用4年,均摊到一年大约175元;

  6.草苫子一张6.5元,一亩地需要600张,能用4年,均摊到一年大约为975元;

  7.竹撑子每个1元,一亩地需要800个,能用4年,均摊到一年大约200元。

  这么算下来,一亩莴苣一年仅这些必要的投入就需要约3950元。按照今年的行情,半年下来王奋刚两口子刚刚保本,而这还不算二人的人工费用。

  【难种的地】谁要谁去地里拔,明年种不种很迷茫

  4日10:00,东平坊村一处山坡上的菜地里,60岁的村民老徐正拔着草。雨后,菜地泥泞,老徐挽着裤脚,破了洞的黄胶鞋上已粘了厚厚一堆泥。弯腰,左手伏地,右手熟练地将野草拔出,扔在地垄上。坡下的菜地已空了大半,只剩一席莴苣兀自长在地里。翠绿的叶子上挂满雨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这些在老徐心里可没有那么美,“都几毛钱一斤了,拔都不愿意拔,不够费工夫的”。

  说起菜价,村民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像是受尽了委屈无处宣泄:“种菜的都卖不回水钱来”“谁要谁上地里拔去,不要钱”……来年还种不种?村民心里都没了底……

  东平坊村主任徐吉水介绍,东平坊村全村300余口人,除了少部分能离家的外出打工外,多数人以种菜为生。他说,去年莴苣价格每斤1元,最贵的时候接近2元,这样一亩地能挣四五千元,今年这样低的菜价不赔本就不错了。为此,村里也想尽了办法,只是目前都没收到什么效果。

  “继续种菜,明年价格再这样又白干了;种粮食,一季棒子一季麦子,总共也就1500来块钱;不种,地荒着心疼,又没有其他路可走。”徐吉水的话代表了村民的心声。

南山菜农夫妇的

  5日零时,菜农老周身着军大衣躺在三轮车上小睡,等待菜贩子收菜。记者卢明 丁国彬 摄

  历城区人民医院东侧,是仲宫的一个小型农贸市场。然而,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一到深夜这里就会变身“南山蔬菜集散地”。四里八乡的菜农带着自家产的蔬菜赶来,等着城里的菜贩收菜。

  4日深夜至5日凌晨,记者探访这一“夜间蔬菜批发市场”发现,应季蔬菜每斤都在1元以下。即便这样便宜,菜也不好卖,有菜农守候一夜一车菜只卖40多元。据了解,由于农超对接未真正落地、市区大集渐渐取缔等原因,这里几乎成了南山菜农卖菜为数不多的渠道之一。

  0:00 菜农进场心中最好的莴苣,定价不及往年一半

  5日零时,风渐起。初夏的南山夜仍有些凉意,“夜间蔬菜批发市场”里,已陆续有菜农骑着三轮摩托或推着平板车赶来,老周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夜,他的三轮车上装了10捆400余斤莴苣。

  时间似乎尚早,市场入口处,老周裹着军大衣躺在三轮摩托上打起盹来。他头枕在车把上,腿架在后斗上,不一会打起鼾。老周是仲宫东平坊村的菜农,连续半个多月的卖菜生活,让他练就了炉火纯青的“三轮车睡功”。

  “几点了,差不多该来了吧!”0:30,老周醒来高声问着周围的菜农。“快了,一般1点左右就陆续有来收的了。”

  老周说,这次他给自家莴苣定价5毛5 一斤,因为这批是最好的了。不过,虽然这个定价已比往年便宜一半多,他也不敢有太多预期,“先卖卖看看,真卖不出去就得降价啊,总不能再拉回去吧”。老周说,要知道,这10捆400多斤莴苣,他和老伴从早晨8点一直忙活到晚上7点才收拾完。

  1:00 菜贩登场精打细算地较量,能砍一毛是一毛

  5日凌晨1:00左右,菜贩登场。段建国身穿一件厚实的军大衣,戴着一个缺了护目镜的头盔,骑着一辆破旧三轮车赶到仲宫市场。

  年近60岁的段建国是一名有着20多年卖菜经验的菜贩子,每天晚上这个点,他都会从吴家堡附近骑行30多公里赶来仲宫批发蔬菜,凌晨4:00左右再赶到市区菜市上售卖。“结合市区内哪些菜好卖,再看看批发市场上摆的哪样菜比较缺,如果菜品质卖相好,再跟菜农商量价格。”段建国头脑精明,他裹了裹大衣,在市场上来回转悠。

  一圈转下来,段建国锁定了一车小葱。“1块钱一斤,再便宜就不卖了。”讨价还价对于老段来讲已是轻车熟路,他开始跟菜农展开激烈交锋,“8毛钱一斤,我拿3捆”。十几分钟下来,菜农也未退分毫,老段掏出一根烟递给菜农,笑呵呵继续砍价,最终砍下来一毛钱。付钱阶段,老段再次凭借经验砍掉9毛钱,71斤的葱只付了63元,“细算下来,两捆葱拿到市场上,按照1.2元至1.4元一斤卖,最终也只能赚30来块钱。”

  此时,老周也开了张。一名菜贩在老周的摊位前驻足询价。

  “多少钱一斤,便宜点就多要点。”

  “5毛5,你要多少?”

  ……

  经过一番攀谈,5毛5一斤的莴苣,菜贩要了两捆。老周在车斗里扒拉了几下,选了两捆最大的,过称显示145斤,共79块8毛,菜贩给了79元。4:30 菜市散场近5小时的深夜守候,换来230元

  老段继续围着市场转悠,他又买了两捆莴苣。“花菜、卷心菜既便宜销量又大,还有野菜也是城里人喜欢要的。”最终,老段车斗装得满满当当,整车共装了6种菜,200多斤。他赶紧上路,凌晨4:00前他得到段店菜市场占摊位,开始一天的卖菜营生,“卖得好,除去来回70公里油钱,一车菜能挣百十块钱。”

  陆续有菜贩来到老周的摊位前买莴苣,不过再也没有哪笔超过第一次的出售量。凌晨4:30,天已蒙蒙亮,老周以5毛一斤的价格卖掉了最后一捆莴苣。他拿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钱数了数,一共235元,除去进场费5元,这一晚守候5个小时,收入230元。

  老周把皱皱巴巴的钱捋平,揣进衣服内口袋,发动三轮车,回家。他休息不了多久,两个多小时后,他就要起床,重复前一天的工作,因为他家的莴苣还没卖完……

  ●纠结背后

  “没有这个市场,就彻底卖不出去了”——市区大集渐取缔,农超对接停在纸面

  “不忍心,多好的菜,再便宜也不能烂在地里。”5日,仲宫的夜间“蔬菜批发市场”,张老太200斤卷心菜只卖了40余元。

  “到这个市场熬一晚上卖的菜都可能不够本钱,而且进场就得交5块钱,但是没办法啊,只能到这里卖。”一菜农说,以前南山很多菜农会进城到兴隆、十六里河、八里洼等大集去卖菜,不用经过菜贩,卖的价格还能高点。现在这些大集逐渐被取缔了,他们就没了卖菜的地儿,“市区里占道经营查得也严,进正规市场又交不起摊位费,现在车查得也严,俺们这农用三轮车没证没牌的都不敢进去。”

  “在这个市场上熬一晚上也卖不出去多少,可没有这个市场还不行,(没有)就彻底卖不出去了。”另一菜农说。

  张永志(化名)是南部山区一村庄的村主任,在当村干部已有10多年的他看来,南部山区菜价低,除了大形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销售渠道。

  “‘农超对接’喊了好多年了,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根本没有落地。”他说,就目前南部山区的蔬菜而言,要么走大众菜,就是进市场进超市;要么走高端菜,就是绿色、无公害等直接进家庭。然而南山的菜地都是小块化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很难吸引大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走高端化种植又投入大、技术难度高,菜农都不敢。也正是因此,仲宫的这个夜间“蔬菜批发市场”几乎成了南山蔬菜外销的唯一渠道,“这些年来我们也与多家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接洽过,都没能达成实质合作。”如何将南山农产品销出去,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着他。

  ●专家说法引入“互联网+”模式或能减少“菜贱伤农”影响

  “去年价格能卖到1块钱一斤,今年两三毛钱,好的时候5毛钱左右。”采访过程中,种植莴苣的东平坊村民如是说。同样,该村种植的花菜、卷心菜等蔬菜也出现大降价,大量蔬菜面临滞销。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年该种蔬菜紧缺且价格高,第二年就会有不少人扩大种植面积,再遇上一个丰收年,很容易出现产量过剩现象。而这种蔬菜又没有农产品保险,一旦出现滞销将会直接降低菜农收入。

  他介绍,当地相关部门可提供相应公共服务,对菜农种植的蔬菜品种信息做相关市场指导,不盲目种植,根据当地种植特点因地制宜结合财政采取一些相关措施,降低农产品滞销现象。

  在潘明星看来,现代农业采取“互联网+”模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分析,多年前菜农因信息不畅通,未能及时获取市场行情,加之种植户又分散,农产品滞销现象较多。近年来,不少地区采取了‘互联网+’模式,拉近菜农和相关企业及市场的距离。此外,菜农自身也能获取更多外地对蔬菜的需求信息,合理种植。”他说,目前朋友圈也成为一种有效沟通当地菜农的方式,有助于减少种植损失。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 国产大飞机山东出力不少!百万余标准件两成烟台造

    11.jpg

    国产大飞机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5日首飞。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其中,大飞机钛合金紧固件、结构件产品均由位于烟台高新区的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量身定制。 [详细]

    05-05 07-05齐鲁晚报
  • 济南查封20吨“脚臭盐” 山东已有12市发现“脚臭盐”

    11.jpg

    “山东全省17市中有12市发现‘脚臭盐’,已经查封、暂存346.05吨。”4日,记者从山东省盐务局获悉,今年2月份,济南、菏泽、临沂、潍坊等地的市民反映,从市场上购买的食盐开袋后有脚臭异味。经当地盐务局核实,这部分食盐主要是1月1日实施跨区经营后流入山东市场的...[详细]

    05-05 08-05济南时报
  • 山东价格7999元一晚的天价民宿出笼,井喷期到了?

    11.jpg

    “五一”假期之后,泰山和居来了两位河北的客人,住了一晚后,两人感觉不错,打算再住一晚。这几年近郊游火爆,慕名去民宿住一晚的人越来越多。台儿庄古城里的民宿、青岛的崂山东麦窑一房难求,就连济南九如山五六千元的民宿也被抢订。 [详细]

    05-05 07-05齐鲁晚报
  • 济南共享单车冷热两重天:摩拜一家独大 官方单车少人问津

    11.jpg

    在共享单车大战将满百日的当口,近日,马云的支付宝宣布杀入单车江湖,并以其与ofo、永安行等品牌的合作昭示出一统摩拜之外单车天下的雄心,一场单车大战正渐次演变成一场支付方式之战。 [详细]

    05-05 14-05济南时报
  • 批发价每斤5毛!蒜薹一跤跌回9年前 蒜农扩种丰产不丰收

    河南蒜薹批发商老李已经连续一周来匡山蔬菜批发市场卖蒜薹了 记者王晶 摄  “今年蒜薹便宜了,1.3元/斤。据长清区物价局调查,目前蒜薹陆续到了采摘季节,加上外地蒜薹进入比较多,上市量不断增加,价格持续下降。[详细]

    05-07 08-05济南时报
  • 济南经十一路棚改项目选房啦!月底前选不到合意房可选货币补偿

    5月6日,备受关注的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选房。如果选房期间,被征收户选不到合心意的房子,可选择货币补偿,在5月底前签约并交验空房仍可享最高25%的货币奖励。截至5月5日,经十一路棚改项目完成货币签约1216户,总签约率25.78%;腾空房屋数量2430户,占...[详细]

    05-07 08-05济南时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