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杨亮:农村养老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17-04-18 19:42:49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当前农村养老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医疗保障力度不够,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偏低,老人缺乏精神抚慰……”青岛市政协委员杨亮对农村的养老问题特别关注。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他建议将农村养老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农村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

  杨亮在提案中提到,在农村地区部分老人生活较为困难,有的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还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生活十分拮据。农村养老机构供需失衡且服务欠佳。目前大多数地方只有乡镇一级才设有农村养老机构,数量总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再加之政府兴办的乡镇养老院只对“五保”老人开放,有的想进却进不去。此外,农村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仅仅停留在保障老人吃饱、穿暖等低层次的生活照料方面,无法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医疗保障方面,到乡镇医院甚至乡村诊所就诊是当前农村老人看病就医的主要途径,就医条件比较落后。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虽然达到一定比例,但实际报销比例仍然不高,农村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另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待遇水平偏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虽然逐年有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无法保障农村老人最低生活需要。

  在农村,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留守,老人精神抚慰比较缺乏,生活孤独。

  针对这些问题,杨亮建议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及时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为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将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和机构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投入,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养老服务专业水平。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农村养老机构,为有经济条件的农村老人提供更加多元的养老服务选择。

  提高农村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农村现有的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灾害救济等具体救助政策和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多部门共同推进机制,确保农村老年群众困有所助、老有所依。

  “对老人还要加强精神关怀和抚慰。”杨亮建议,加大农村老年文化设施的投入,引导农村老年群众走出家门,积极参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和各种社会活动,增加老人与社会的接触,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留守老人开展心理咨询和精神抚慰工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