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在棉纺织业最鼎盛的上世纪80年代,济南有国棉一到七厂、毛巾厂、针织厂等40余家“棉”字号企业,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这些企业仿佛一夜间被淹没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几无生还,让人唏嘘。
保留着城市记忆的“棉”字号企业现状如何?今后如何改造升级?这些都寄托着老职工及周边居民的诸多期望,也牵动着不少老济南的心。
99岁国棉一厂破产清算
老厂区变旧货市场
凤凰山路1号是济南第一棉纺织厂(国棉一厂)所在地。如今崭新的红色大牌子“凤凰山路壹号商城”,让人很难和当年的老厂区联系起来。300多亩的老厂区早就变成了喧嚣的旧货市场,厂区内道路两侧门头房一字排开,各式桌椅家具堆积在店门口。只有外墙上“精纺细纺、用户至上”的标语还保留着往日的印记。
讲起鼎盛时期的国棉一厂,老职工们满满都是回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燕 摄
穿梭而过的三轮车、面包车,讨价还价的买卖声,显得老厂区里热闹异常。“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厂区机器轰鸣,门前车水马龙,再加上南侧那一片宿舍区,这里可是咱济南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地方。”今年80多岁的安先生是国棉一厂的老职工,他叹了口气,“早就散了,就差一年,老厂子没能熬过百年。”
国棉一厂原名鲁丰纱厂,始建于1915年,由潘复、蔡儒楷和靳云鹏等诸军阀共同发起,属官办性质,1919年正式投产,是济南第一家纺织企业。1948年济南解放后,成立国营济南第一棉织厂,1955年改名为济南第一棉纺织厂。上世纪80年代末,年产纱锭10万枚,一度是全省最大的纺织企业。1996年被中国济南化纤总公司兼并,更名为中国济南化纤总公司第一棉纺织厂;2008年,因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拆除厂房,国棉一厂又被迫减少纱锭1.7万枚,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负担,逐步依靠来料加工维持生存;2012年4月30日全面彻底停产。
国棉一厂老厂区变成了喧嚣的租赁市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燕 摄
历经99年沉浮,国棉一厂在2014年11月5日宣告破产。破产那天,安先生和他的老伙计们特地在老办公楼前拍照留念。“这座五层楼的建筑,是当时济南最高的建筑之一,相当于地标了。”如今,老办公楼已破旧不堪,只剩下留守组的4个人。大厅内挂着大幅国棉一厂市场布局图用于招租,门口还贴着2015年6月“关于破产清算工作进展的说明”。
“停产之后,国棉一厂基本是靠租赁老厂房维持。济南纺织发展总公司负责现有地上建筑物的租赁,包括厂房、办公楼、仓库、场地等。”原国棉一厂老职工、现济南纺织发展总公司经营部负责人郭军表示,对于国棉一厂的开发改造,此前曾有开发商进行过洽谈,但是没有实质性进展。
负责“棉”字号项目改造的天桥区城市规划协调服务中心副主任吕国森介绍,国棉一厂片区项目东至前引河,西至津浦铁路,南至水屯北路,北至滨河南路,总用地面积约597亩。“国棉一厂破产后需要进行资产清算、银行核算等。2016年具备开发条件,厂区、南侧老旧宿舍以及东侧成大社区一并规划。现在已经启动规划研究,争取今年实质性开发。”2014年,济南市国资委、滨河集团、香港南益集团及化纤集团就已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协议,建设国棉一厂城市综合体项目,今年这一项目被列入重点推进范围。
国棉三厂实现落地开发
剩余土地今年完成出让
位于济泺路的国棉二厂也拥有辉煌的历史。国棉二厂最多时拥有2050台织布机、六七千名员工,1989年产品就达到直接出口的标准。1990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当时济南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6家。1998年,国棉二厂结束了32年的纺织生产开始转型,利用原厂房建成大型商业绿地仓储超市。
“当时的绿地超市是济南第二家大型超市,开业前三年年均营业收入近亿元。”绿地超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后,为安置更多下岗职工,国棉二厂还新建了绿地塑钢型材综合市场、摄影器材城等。如今,绿地超市的客流量已不能和往日相提并论,只有南侧的二棉农贸市场依旧热闹,当年厂区机器的轰鸣也只存在老职工的记忆里了。
“二棉片区位于标山南路以南,东工商河路以西,汽车厂东路以北,济泺路以东。总用地面积约490亩,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80亩,包括厂区、二棉农贸市场以及一些专业市场。”吕国森表示,前期曾有一些开发企业进行接触,但并没有确定。
国棉三厂的前身是1934年投产的仁丰纱厂,1936年冯玉祥为其题写“实业救国”。1966年12月,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定名济南第三棉纺织厂。后来随着济南纺织行业集体陷落,仁丰纺织未能幸免,只能停产。2008年,仁丰接纳了从旁边国棉四厂搬过来的纺织市场,由于便宜,成为很多老济南买布的地方。2016年4月1日,市场正式关门。
目前国棉三厂片区是“棉”字号企业改造中真正实现落地开发的。记者探访发现,企业厂区已完成地上物拆除及验收工作,正在进行安置房基础施工,开发商为山东钢铁集团。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一片现代化住宅以及配套商业、学校等。“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47.2亩,规划建设用地约207.3亩,今年剩余土地也将完成挂牌出让。”吕国森强调。
保留城市工业遗存
国棉四厂要建博物馆
国棉四厂的前身是1932年民族实业家苗海南创办的成通纱厂,后改制成济南诚通纺织公司。2009年1月1日,国棉四厂宣告破产。
位于义合街的国棉四厂老厂区保存比较完好,现由元首集团接手管理。门口还保留着老式的铁质大门,黑色大理石牌匾上刻着黄色的“济南第四棉纺织厂”。目前,老厂区已出租,多为快递、物流、电商等公司,整个厂区贴满了“仓库出租”的条幅,原来的办公楼也入驻了其他公司。
在厂区西侧,还有几排红砖老厂房,门窗上的玻璃已经残缺不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年放置车床的车间,现在遗存的很多厂房高低错落,还很结实。老职工食堂门两侧玻璃上写着“既能吃饱、又能吃好”和“家的感觉、丰俭由己”,但内部已经破败脏乱。厂区的东北角,是国棉四厂的老原料公司,里面有大大小小的生产车间,禁烟的标识随处可见。
“国棉四厂项目位于北园大街以南,东西丹凤街以北,东工商河以东,总用地面积约300亩。今年争取完成拆迁。”吕国森介绍。而对于“棉”字号企业来说,每个老厂区都承载着一段城市工业发展的记忆。
济南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济南元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增利表示,国棉四厂在项目开发中,将保留具有时代印记的工业遗存,规划建一个民族工业发展博物馆,展现百年济南棉纺织等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另外,济南毛巾厂项目已经完成地上物的摸底测量,今年上半年将启动拆迁。
“棉”字号改造升级,老职工和周边居民有着更多的期盼。目前,这些老厂区及周边居住区水、电、暖等基础设施薄弱,改造升级意味着配套设施也和周边接轨,重新融入崭新的城市生活。
事实上,记者探访发现,“棉”字号老厂区的改造仍面临诸多难题,像产权关系复杂,违法违规建筑多、拆迁难度大,与居住区混杂,缺乏统一规划以及政策空白等。这导致一些企业虽已破产多年,但实质性改造却进展不大。政府相关部门也希望通过“棉”字号的改造,探索出一种适合老旧厂区升级改造的成熟模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燕 实习生 姜珊)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而2015年,山东财经大学也启动了青年教师境外研修制度,每年选择20名青年教师去境外进行研修,学术研修2年、教学研修1年。山东师范大学建立学校领导联系人才制度,每个学校领导要负责联系2-3名人才,通过走访、座谈、慰问等形式加强学校领导与学科领军人物、中青年教师等...[详细]
上周,北京等一二三线城市相继出台调控政策,加大调控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业内人士分析,济南如果要出台加码限购政策,可能要加大去杠杆的力度,在信贷政策、公积金比例等方面进一步收紧。[详细]
2015年“七一”前夕,山东有5位县委书记被中组部授予首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并受到中央隆重表彰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最早获得提拔的是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杨洪涛和威海市环翠区委书记林红玉,2015年下半年他们分别被提拔为淄博市委常委、副市长和潍坊...[详细]
单科成绩突出: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规定数理化等单科成绩达到年级1%或5%或多次满分的85%等,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北大学等要求英语单科优异。答:完成报名后,家长要密切关注高校的招生网站及学信网报名平台,关注其初审信息及...[详细]
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今年纳入山东省级农村清洁供暖试点范围的有威海市环翠区、日照市岚山区等5个试点县(区),以及平阴县孔村镇、淄川区双杨镇等11个试点镇。为此,东营市坚持特事特办,由市级财政列支9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市寄递企业新购置的X光机,按照购价...[详细]
3月17日晚,有网友发现今年年初曾“快闪”出现过的ofo共享小黄单车又悄然出现在济南市区街头。” 据了解,ofo小黄车自去年9月起已在济南5所高校投放约6000余辆,本次在市区投放的单车均配有今年3月9日发布的新版智能电子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