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王晓亮
9月18日,市民刷卡上车。 记者王志伟通讯员刘钊摄
□本报记者 朱代军 王志冕
手持一张公交IC卡,一个小时之内,可免费或优惠换乘中心城区任何一辆公交车。
自今年8月25日开始,德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陵城区以及德城区到平原县城的503辆公交车、41条线路,全部实现“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优惠范围覆盖所有持卡市民。
事实上,根据省政府相关规定,德州中心城区需配备1044辆公交车。然而,目前整个中心城区只具备503辆的运力。如此巨大的差距之下,德州中心城区仍实现了“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这,归结于市委、市政府民生优先的理念。
市民小账民生大账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每一样家长里短的小事背后,都是党委政府的民生大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勇曾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全力推动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同步提升。
在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德州发展城市公交成为一件重要的民生实事。
去年,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场办公时,特别对发展城市公交提出意见。他指出,要推出定制型、个性化公交方案,逐步探索建设区域内的交通微循环,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如今,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在财政相对薄弱的德州完全实现了。
二十几天来,市民的感受最有说服力。家住德城区月秀家园的董明晓,每天上班需要乘坐16路公交车,到市中医院转5路。她中午一般不回家,每天还要花费6.4元钱。现在,一天上下班仅需3.2元钱,节省了一半。
市民小账,民生大账。市公共汽车公司副经理陈文明介绍,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以来,日均换乘2500人次,而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深入,预计每年可让利市民300余万元。
公务出行社会化的有益补充
8月29日,德城区卫计局工作人员李惠惠又一次到市卫计委公干。从区卫计局到市卫计委,距离12公里,打车来回大约花费30元。像这样的公干,她每个月都有几次。
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政策施行后,李惠惠的感受是更方便、更省钱了。她选择了乘坐102路公交车到市行政中心,而返程则选择乘坐106路转27路回单位,这一趟公干,确实省了不少钱。
今年6月底,德州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据市发改委体改科科长马文锋介绍,目前市直机关各部门已清理公车近千辆。按照规定,公车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公务出行能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保障的,一律交给社会和市场。
虽然公车改革已经完成,但是公务出行的社会化、市场化仍旧在探索中。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的推出,无疑将为我市车改后的公务出行提供有益补充。
每周都要到企业搞服务的宫剑,谈起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也赞不绝口。宫剑是德城区经信局的科员,车改后,每逢有工作,他都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现在坐公交实惠方便,与服务对象的距离更近了。 ”宫剑说。
治堵、环保一举两得
如今,每天上下班时段,德州市区的几条主要街道都会出现堵车。据市公安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92.8万辆。近年来,德州每年新增机动车多达10万辆。
机动车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不断升高。
众所周知,我市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制定了防治雾霾十大措施。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综合治理。
陈文明认为,无论是治堵还是遏制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城市公交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公共交通,市民出行乘坐公交车越多,机动车上路也就越少。 ”
随着市民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如何引导市民形成乘坐公交的习惯,是陈文明一直研究的课题。 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在经济手段上找到了一个答案。但,实现这个目标,仍旧任重而道远。陈文明说:“实施免费优惠换乘的前提是市民刷卡出行,我们要通过刷公交卡来确定换乘区间在不在一小时之内。目前,德州市民公交办卡量大约是11万张,而与德州城区人口数量差不多的泰安,已经发行60万张,基本实现一人一卡。 ”
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同样不容忽视。在陈文明看来,市民不愿意乘坐公交车出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市民等车时间较长、公交车在途运行时间不稳定,因此,节约市民出行的时间成本,科学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2013年,省政府在《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单向3车道及以上的城市道路以及有条件的主干道要辟建公共交通专用道。可以科学设置优先通行信号系统,保证公共交通车辆道路优先通行权。目前,这些工作我们做得不到位。 ”陈文明说。
除此之外,发展城市公交对提升空气质量的影响,还在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今年1月,德州投资9050万元、146辆新能源公交车首次大规模上线运营。目前,清洁能源公交车和新能源公交车已占市区公交车总量的93%。
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引导群众绿色出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勇对此也有论述。今年6月,陈勇在调研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情况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公共交通网络,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需求,对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陈文明透露,到今年底前,全市将购置350辆新能源公交车。相信,未来德州人民的出行将更加绿色。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王晓亮
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20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举行第二次全体会。会上,听取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今年以来山东省修订了《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省政府安委会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约谈、举报奖励、挂牌督办、奖戒约束等一系列制度,相继约...[详细]
电信诈骗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0日下午,山东省政协针对电信诈骗召开界别协商座谈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年底前我省要全部实行电话用户实名登记,且每个用户在同一家通信企业办理电话卡不能超过5张。近期,我省还将开展行动集中打击“伪基站”。 [详细]
9月20日,新锐大众记者从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获悉,“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有1588处文物点消失,各级政府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被破坏的不仅仅是五福巷,2015年青岛市湛山炮台旧址遭破坏、2012年济南市原英国领事馆被拆除,类似重大文物违...[详细]
根据教育部20日披露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改变唯分数论。其实,济南前期已经公布了本地中考改革方案...[详细]
自今年8月25日开始,德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陵城区以及德城区到平原县城的503辆公交车、41条线路,全部实现“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优惠范围覆盖所有持卡市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