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红宝石”马铃薯外形酷似地瓜。
马铃薯俗名土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随着2015年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启动,小土豆已经摘掉蔬菜的帽子,摇身变为继小麦、玉米、水稻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响应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今年2月份,全国首个集科研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马铃薯实验示范基地在岚山区中楼镇落地,马铃薯已到收获季节,220亩马铃薯丰收了吗?能否成为当地村民口中的“金豆豆”?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 战祥明
彩色马铃薯不是转基因
红宝石、紫玫瑰、红美人、黑金刚、红云一号……不要讶异,这些美丽的名字代表的是彩色马铃薯的品种。将它们切开,紫皮紫心、紫皮彩心、红皮黄心、红皮彩心,色彩斑斓,煞是喜人。
在中楼镇特色马铃薯优质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内,除了70亩常见的黄皮马铃薯已经入库,150亩彩色马铃薯也即将归仓。“要不是这个季节收,真以为拾的是地瓜呢!”7月7日,记者来到该基地时,马铃薯收获机正将泥土深深翻起,在此打工的村民一边将翻出地面的马铃薯拾进袋子,一边说。
为什么要种植彩色马铃薯?彩色马铃薯是转基因食品吗?“不要对它鲜艳的颜色表示疑惑,它仅仅是花青素含量比较高而已。”中国农业大学水利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徐长姝,是特色马铃薯优质高产研发团队的骨干队员之一。她告诉记者,彩色马铃薯并非转基因食品,它的原产地是马铃薯的故乡——南美洲秘鲁。由于其花青素含量比较高,在预防癌症、抗衰老方面有奇效,所以比普通马铃薯的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此外,马铃薯比小麦、玉米、等更耐贮存,马铃薯全粉在常温下可贮存15到20年不变质。
一公斤卖到20元
“彩色土豆比普通土豆的产量还要高。”谈起今年的收成,徐长姝有点意外。基地全部使用无公害的水肥一体化进行绿色有机种植,马铃薯从种植至整个生长过程中均不打除草剂,不施用农药,所以按照预估,普通土豆产量会比周边村民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低一些,而彩色马铃薯会比普通马铃薯产量更少一些。
然而,目前70亩已经收获的普通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了2500公斤,红宝石等几个已收获的彩色马铃薯品种亩产接近3000公斤。“若不是有段时间缺水,产量可能会更高一些。”也有几个品种个头较小,产量不尽如人意。徐长姝说,明年再种植的时候,基地会根据产量筛选几个适应本地气候的品种种植。
这些有机马铃薯很快就将摆上市民的餐桌,或将走出国门。徐长姝介绍说,目前基地已和首农集团等几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和韩国方面企业对接,待所有品种都收获入冷库后,就将装箱运出。“我们的批发价暂定的是每公斤20元,到超市之后价格会更高一些。”徐长姝说。
希望田野上的“新农人”
在马铃薯的种植和成长期,在此打工的村民常能见到一位头戴帆布帽、脚穿粗布鞋的年轻人,蹲守在大田里,摆弄着机器,写写记记。这位被晒得面色黝黑的年轻人叫冯忍,是中国农业大学水利工程学博士。他的任务是寻找马铃薯在当地最适宜的水肥用量和滴灌带布设方式,为以后节水滴灌带在当地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记者在与其交谈中了解到,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滴灌式种植把水分、肥料一体化输送至马铃薯有效吸收部位,不仅灌水均匀,节水节肥,还能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透气,维护地力。在种植时,基地从影响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水分、大气温度等条件入手,将马铃薯种植区域分成了黑膜区、白膜区、黑白相间膜区和无膜区,全部采用滴灌带进行灌溉。同时,通过高端仪器设备,对土壤表里温度、太阳辐射量,垄顶、垄侧、垄沟的水分分布,以及气象变化等情况实施检测,适时适量地对马铃薯进行施水、施肥。一旦将最合理的滴灌方式推广应用,预计将实现产量翻倍,每亩可为种植户实现产值5万余元。
冯忍和徐长姝身边,还有一群奋斗在希望田野上的“新农人”。记者了解到,中楼特色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凤新负责建设的。由他带领的中国农业大学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研究团队,已先后进行了16年的专门研究,掌握了马铃薯田间水、肥、气、热等多要素协同调控关键技术。在2015年甘肃的大田试验中,马铃薯亩产量已经达到了6500千克,接近国内平均产量的6倍,也是目前国内最高单产水平。
在中楼,王凤新教授团队计划年内在试验基地内建立教授工作站,从中国农业大学派遣一批具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来基地,同时将与美国马铃薯研究专家进行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基地科研水平,让中楼成为马铃薯技术科研、推广应用的“硅谷”。
不久的将来,优质马铃薯节水高产技术研发成功后,基地将通过建立合作社、土地入股等方式引导周边群众发展马铃薯产业,并无偿为他们提供节水技术、农业规划等服务,计划在5年内推广5万亩,并以基地为核心,逐步向全市、全省、全国推广,为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样板,让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受降利率、降税、调整首付比例、放宽公贷甚至是购房直接发补贴等系列楼市新政刺激,今年上半年,山东各市楼市回温明显。不过进入5月以来,有城市房地产交易已经出现“拐点”。 [详细]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现实中,顺序却倒过来了,一生病就输液的现象非常普遍。7月11日,为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全面取消门诊成人输液(儿科、急诊和感染科除外),新规首日,输液患者同比就减少了九成。 [详细]
建设宜居城市,交通状况是评价标准之一。通过完善路网设计,济南市一直致力于交通拥堵治理,缓解交通压力。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州市,和济南市区域面积相差不大,也一直在探索改善交通状况的举措。近日,本报记者赶赴广州,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地探访,希望从城市...[详细]
11日,济南气温蹿上了33℃,泉城依旧是个闷热天。面对着高温天,不少市民喊热,但是,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今年入夏以来,气象台一直没有发布高温预警。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 济南发布高温预警从来还没有这么晚过。这也代表着,虽然你觉得挺热,其实现在还没到真正...[详细]
近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市中区教育局相继公布2016年秋季招生范围示意图。历城区、槐荫区、天桥区、高新区学区公示图也将陆续公布。[详细]
7月10日,莱芜籍维和战士杨树朋在南苏丹执行任务时牺牲。今天,杨树朋的父亲杨洪成接受了大众网记者采访,他说,儿子杨树朋高中毕业后便参军入伍,在部队一待就是15年,还曾因在救灾任务中的突出表现受到军长的接见。杨树朋牺牲前2天曾给家里打过电话,却因为信号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