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限塑”七年 有欢也有愁 农贸市场仍为“重灾区”

2016-03-14 07:56:00 来源: 水母网 作者: 慕溯

   水母网3月14日讯(YMG记者 慕溯)提起“限塑令”,或许很多市民还会记得起初有偿使用塑料袋时的“别扭”。如今,“限塑令”已行至第7年,在烟台大中型购物商场和超市,有偿使用塑料袋已成为常态;公立医院也拒绝提供塑料袋。然而,对于一直是“限塑”老大难的农贸市场、路边餐饮行业等使用量虽明显较7年之前减少,但仍为使用超薄塑料袋的“主力军”。可见,“限塑”仍任重而道远。

   农贸市场仍为“重灾区”

   对于一直被称为“限塑”老大难的农贸市场,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民自备购物袋使得超薄塑料袋日使用量有所下降,但摊主无偿提供超薄塑料袋的现象仍存在。

   昨日上午8点左右,芝罘区红利市场上,一家卖蔬菜的摊主正迅速扯下3个轻薄透明塑料袋,将称好的生姜、白萝卜、藕分别装进袋里,随后一边将菜递给不同的顾客,一边收取现金。整个交易过程显得顺利而娴熟。记者注意到,这份无偿提供的超薄塑料袋上,除印有制袋商的电话号码外,无其他任何环保标志。

   提起“限塑令”,一位卖绿叶菜为主的摊主告诉记者,虽然还是会提供免费塑料袋,但是每天的使用量确实少了。“虽然来买菜都会提供塑料袋,但是以前一天使用300多个塑料袋,现在一天也就60到70个。”对于这一改变,摊主指了指从眼前经过的老人,并直言,“像这样的老人买菜都拖着车,也不需要塑料袋。”

   然而,“限塑令”并非何处都“管用”。记者在桃花街附近一家水果摊位发现,这种远离农贸市场、以年轻人消费为主的摊点,塑料袋的使用量并未发生改变。“塑料袋都是定做的环保袋,一天能用120来个,一个袋才几分钱,免费也送得起。”该摊主说。

   此外,在水果店附近的一些零售商家等,超薄塑料袋依然存在免费提供的现象。

   有偿使用在部分行业已常态化

   相比较农贸市场,我市大中型购物商场和超市、公立医院、部分餐馆则提供有偿使用的塑料袋,或不提供塑料袋。

   在胜利路一家大型超市里,超市针对不同型号的环保塑料袋明码标价,如小、中、大号塑料袋价格分别为每个0.1元、0.2元、0.3元,在收费上限制使用塑料袋。“出于收费考虑,一般购买数量比较少、比较好拿的顾客不需要塑料袋。”该超市的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能感觉出来塑料袋使用量确实减少了。”对此,记者也观察到,在进超市购买物品的市民中,自备购物袋的以老年人为主,而年轻人则多会选择购买购物袋。

   自“限塑令”颁布后,医院也逐步取消了提供免费塑料袋,甚至不提供塑料袋。“‘限塑令’颁布后,我们医院就开始主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目前西药已不提供塑料袋。”烟台山医院工作人员称。据了解,我市主要公立医院等早已不再提供塑料袋。但部分民营药店、私人诊所仍存在免费提供。尽管如此,但一些患者却反映,医生开一个疗程的药,没有塑料袋拿起来很不方便。“我们会主动提醒病人自带塑料袋装药。”烟台山医院工作人员称。

   对于限塑令在我市的执行效果,记者也咨询了市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说环保部门每年都会开展活动,大力宣传、倡导市民少用甚至不用塑料袋。每年会印制5000个左右可长期使用的布制环保购物袋到市民中间发放,取得了一定成效。该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城乡结合部的白色污染减少了,垃圾箱里的塑料袋也明显少了,主要原因是限塑令实行后,市民的环保意识确实提高。

   无替代方案或促“塑服”困难

   “现在很多商家都定制个性化塑料袋,印上店名、电话、标志等等。”芝罘区一家包装材料公司的王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制作环保塑料袋的商家越来越多,主要以品牌超市、饭店为主,一天能做300-500个。去年一共销售了100万个塑料袋。”王先生说,“但像厚度不小于0.025毫米,其实市面上大多数塑料袋都难以达到。为了节约成本,农贸市场商户或者零售商家等,不太会采购过厚、价格较高的塑料袋。而这类场所的塑料袋大部分还是回收料做成的,含有杂质和毒素较多,实际上只能做垃圾袋。”

   “限塑”了,却仍“塑服”不起来。对此,鲁东大学商学院讲师李辉表示,当初出台“限塑令”的导向是对的,但是具体的做法上没有足够细致的措施,尤其是在农贸市场等方面,缺少商户对塑料袋收费的大环境,同时没有替代方案。而商户担心顾客因不满意收费而导致顾客流失,同时百姓购买物品也图方便,这就导致如今相关部门也难以主动去要求市场各方“限塑”、“禁塑”。

   此外,环保部门也呼吁市民,一般来说,街边小摊贩使用的是聚乙烯塑料袋,聚乙烯很难分解,尽量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或者循环使用塑料袋,也可使用更环保的布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