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德州下大力气治霾 重新迎来蓝天繁星

2014-12-01 22:23:00来源:大众网 作者:于潇潇
分享到:

在环保工作中,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一面是经济欠发达的现实情况,一面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环保攻坚战能否打赢?菏泽、德州给出了积极答案。

  大众网济南12月1日讯记者 于潇潇)在环保工作中,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一面是经济欠发达的现实情况,一面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环保攻坚战能否打赢?菏泽、德州给出了积极答案。

  今年前三季度,菏泽市获得山东省生态补偿资金奖励1289万元,列全省第二位;德州获得山东省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229万元,居全省第三位。

  日前,大众网记者跟随齐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菏泽、德州,见证两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做出的努力。

  设高规格指挥部 “大格局”联动治污

  “又愤怒又无奈,”在过去对治气、治水的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环保部门发出这样的声音。种种事实表明,要破解环保执法难题,单凭环保部门单打独斗,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政府切实转变环保观念提高执行力,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菏泽,就有一个特殊的“指挥部”,这个部门里,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指挥长,11位副市级领导任副指挥长,20个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11个县区党政一把手为成员。这个指挥部成立于2013年8月,剑指菏泽大气污染。指挥部办公室下设12个工作组,抽调建设、城管、经信、环保等12个部门业务骨干实行集中办公。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会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菏泽市领导说,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统一谋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菏泽制定了大所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市级领导包县区、部门方案、菏泽城区三级网格化监管方案、督查方案和问责办法,明确了各县区、各部门的任务和职责分工,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县区科学发展考核。

  现在,菏泽市各级环保、建设、城管、经信等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面对雾霾围城的严峻形势,德州也成立高规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及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企业积极施治、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良好格局。

  排查摸底大气污染物 打响扬尘治理攻坚战

  治病先找根。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成立之初,菏泽在全市范围内,对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所有污染源开展详细排查摸底,共排查摸清了九大类3133个大气污染源。

  在菏泽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的墙上记者看到,菏泽对查清的所有污染源分别制定了严格的《整治考核验收标准》,并一一列表上墙,倒排工期。

  找到“病根”后,菏泽对症下药,将影响大气质量的治理内容分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城市扬尘污染、非工业面源大气污染、机动车污染、油气污染综合治理、城市绿化建设等6个方面,各个击破。

  强力推动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场采访时记者看到,在山东菏泽联合混凝土有限公司,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料场不仅实现了全封闭,顶部还加装了自动喷淋系统,上百个喷头定时喷洒水雾,有效防止粉尘扩散;华润电力等多家企业的煤场四周,均竖起了十余米高的防风抑尘网,不少还配套建设了高压喷淋水枪。大众网记者了解到,目前,菏泽217家粉尘生产企业安装了高标准防风抑尘网或建设密封仓库,针对工业废气、异味等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同样的效果出现在德州。去年9月,德州市环保局、住建局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发现位于运河经济开发区的天津机务段煤场连基本的洒水设施都没有,煤尘漫天、污染严重,于是立即对其下发责令整改告知函,并列入媒体公布的 “黑榜”;一个月内,天津机务段煤场完成整改,通过检查并得以在媒体上 “销号”——这是德州扬尘治理攻坚战的场景。

  早在 2012年初,针对PM2.5浓度的居高不下,德州“从源头做起治污染”,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研究工作。据研究,各类扬尘、燃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二次颗粒物已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其对PM2.5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7.77%、19.17%、9.70%、 24.48%。

  根据研究结果,德州成立专门的督查组,并紧密联系媒体,打响扬尘治理攻坚战。自去年以来,菏泽共有49家企业实施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目前,限期治理工程已全部开工,一些企业已经完成了整改验收。另外,对主城区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振华玻璃厂1、 2号生产线及8个石灰窑、两家土小企业予以关停,对9家存在燃煤散烧、烟气直排的企业实施了停产治理。

  最终这一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众网记者了解到,1-10月份,德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PM10浓度分别同比改善22.8%、6.9%、19.4%、14.7%,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

  “堵疏”结合还市民“蓝天繁星”

  如何让大气污染防治成为企业自愿,市民自觉的行为?菏泽、德州两市不仅重“堵”,还在“疏”上大做文章。

  菏泽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大众网记者,今年市财政专门拿出1200万元,投入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100多个站点遍布城区大街小巷,2000多辆公共自行车供市民取用。此外,菏泽市财政还不断加大黄标车淘汰补贴和新能源公交车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尾气排放。

  在德州,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德州积极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工程、低温余热利用工程、工业锅炉改造工程和太阳能热力系统项目4大节能工程。在低温余热利用方面,重点实施了总投资5.5亿元的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泵提取循环水余热集中供暖等余热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山东星光糖业有限公司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改造项目等12个低温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年可节能量36万吨标准煤。

  今年1-10月,菏泽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117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天,上升到全省第8位;德州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为88天,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了18.9%。前3个季度,菏泽、德州两市分获山东省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289万元和1229万元,位居全省第二、三位。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王云峰

责任编辑:刘宝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