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艾滋病感染者生存调查 高危性行为高中生感染HIV

2014-12-01 07:31:00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李永明
分享到:

19岁大一的“同志”小杰(化名)小心翼翼保护自己的身份,他不能说,也不敢说自己是艾滋病感染者,“肮脏的,致命的,很多人想到HIV就是这两点”。

  编者按

  艾滋病是洪水猛兽?艾滋病人都有原罪?一个个误解背后,艾滋病患者在自己的世界里选择坚强,与艾滋病抗争。

  目前全球研究认为,艾滋病晚期接受治疗,患者可以多活14年,而如果早期发现并坚持规律治疗,几乎不影响寿命。“我们呼吁的是,理性看待这种传染病,它不是肮脏的疾病,艾滋病可以通过行为干预等手段加以预防。不管是社会公众还是艾滋病患者,都需要阳光、向上的正能量!”多年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济南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阮师漫说。

  本报连续多年持续关注艾滋病感染者生存状态。世界艾滋病日,记者向您讲述两位艾滋病感染者的故事。

  19岁大一的“同志”小杰(化名)小心翼翼保护自己的身份,他不能说,也不敢说自己是艾滋病感染者,“肮脏的,致命的,很多人想到HIV就是这两点”。

  一位再次陷入黑暗的妈妈,坚持9年不再碰毒品,却又复吸,无奈远离了上小学的女儿。

  【样本A】

  一次高危性行为18岁高中生感染HIV

  小杰正等待寒假的来临,走在人来人往的大学校园,他说,很孤独。2013年高考前夕,身为“同志”的他进行了唯一一次高危性行为,当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他忐忑不安地进行HIV初筛,是阳性,随后确诊。1年后的今天,说起当时的心境,他最担心的还是父母。

  他有预感好像“中招”了

  2013年高考前夕,小杰和一个人发生过高危性行为,当时有些怀疑。当年12月1日,周边都能看到艾滋病宣传,甚至学校里也有,他意识到是不是要做一次检查,就到了疾控中心。“结果一周后出来,初筛是阳性,第一次确证条带不全,又做了一次确证,就是阳性。”小杰说,从他小学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后,到18岁,高危性行为就发生一次,结果就“中”了。拿着检查结果,他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惧,他要为自己负责。

  确诊后,小杰在医疗机构开始治疗,“当时我听了李辉阿姨的建议,尽快治疗。”小杰说,李辉是市中区艾防科的科长,他通过网络联系到李辉咨询,得到了正确的帮助,明白该怎么做。

  爸爸妈妈最担心社会歧视

  “其实,我爸妈明白社会上有同性恋,不是多么排斥,但他们不会想到儿子是这样,我之前没有和他们‘出柜’(公开自己的身份)。”小杰说。小杰“出柜”准备很多年,他没有想到最后会因为HIV这个事成了“双出柜”,就把两个事情一起告诉了父母。

  面对疾病,小杰的父母是很无奈。“挺难受的,每天茶饭不思。”小杰说,“其实,父母真正害怕的是社会方面的歧视,当时我高三,他们最怕其他人知道,甚至连疾控中心都不太信任,担心有任何不稳妥,会被学校隔离起来。”小杰说。远离“同志”圈子 好好生活

  查出阳性后,小杰曾试探地询问传染他的人,假装不经意地问。“那人说自己没有问题,各种检查都做过。我觉得对方是知道的,只是内心很不安,后来就不接电话了。”小杰说,他没有寻找,找到又能怎么样,毕竟自己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小杰感染后,远离了“同志”圈子。他说,圈子里很多人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大多数二三十岁,体力还好,工作稳定,又不敢“出柜”,面临逼婚等压力,就会有婚外情、一夜情,公共浴池等等,这样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对父母,就会变得越来越封闭,变得“不洁”,压抑反而加剧很多不好事情的发生,变得越来越恐慌。

  防范HIV,自己需要负起责任

  近年,全国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明显呈上升趋势,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据山东省公布的2013年数据,患病人群中经过性途径传播的占92%,其中56%是男性同性恋人群。

  小杰认为,对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关怀很重要。“我很幸运,遇到李辉这样专业的疾控专家。”小杰建议,政府直属机构应该设置一个权威的信息平台,而不是患者跑去网上找。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的人还借此卖药赚钱。“其实,这个事情,还是要自己负起责任,事情做了,就要承受,我对父母也比以往更坦诚。”小杰说。

  【防控艾滋】 提前发现感染者很重要

  提前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是整个艾滋病防控最为重要的一环。

  济南市疾控中心16楼一个2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内,工作台上密密麻麻摆上数十份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疑似阳性血液样本,韩秀云和潘晶已习惯了。她们是艾滋病病毒的裁决者,掌控着设在济南市疾控中心唯一一家市级艾滋病确证实验室。

  韩秀云说,每次出现阳性结果,都是一声叹息,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立即通知感染者。“初筛采取高敏感度的方法,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杨国樑说,一旦确定是疑似阳性的样本,就进入确证实验室。确证实验室,具有判定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终权力,但对他们来说也意味着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样本B】

  坚持9年不吸毒艾滋病母亲又陷“毒窝”

  “她完了。”电话中,市中区疾控中心艾防科科长李辉的声音有些颤抖。这个她,是李辉接手管理的第一个艾滋病病人——华芳(化名)。

  2010年,济南市中区艾滋病感染者携手同行俱乐部成立时,记者第一次见到华芳,她被身边的病友们称为“大姐”,而在KTV唱歌的时候,被称为“麦霸姐”。华芳老家在贵州,当年,她是某省运动员,获过多项冠军;后来找工作、嫁人,轨迹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婚后,华芳发现丈夫吸毒。她想帮助丈夫戒毒,却始终无法实现。结果华芳自己吸了毒,看到底能不能戒掉毒瘾。她染上了毒瘾,丈夫也挽救不回来。当时已怀孕的华芳把孩子打掉,与丈夫离婚,来到济南开始新生活。

  在济南,华芳遇到自己现在的丈夫。尽管年龄挺大了,但华芳再次怀孕,全家人都很兴奋。然而,孩子出生后十多天,华芳接到了艾滋病检测阳性的确诊报告,这时她才知道前夫竟然传染给她艾滋病毒。华芳最担心的是孩子感染上艾滋病。一年半以后,经过检测孩子是阴性,没有感染。华芳得知这一结果时,哭了。得知感染后,她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调整,心态渐渐恢复正常。她的父母和公公婆婆都知道她的病情,从最开始的无法接受、气愤变成支持和鼓励。

  此后的华芳,对亲情看得更重。除照顾女儿,平时她经常参与宣传艾滋病知识。但毒品再次改变一切。今年11月25日,记者接到李辉的电话,她痛苦地说,华芳今年3月回了贵州老家,家人说,她和以前的朋友联系后,又开始吸毒了。“我再也不相信妈妈了。”在疾控的办公室,华芳的女儿哭着说。

  除了性传播,毒品诱发的传播成为目前艾滋病传播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新型毒品的出现,让吸毒群体变得高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阮师漫说,今年济南警方破获8名男同吸毒案,2名携带艾滋病病毒。

  相关报道:

  青岛艾滋病患者95%为男性 均为性接触传播

  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高发 最小感染者只有14岁

  山东将艾滋病初筛纳入免费孕检 63个县(市区)开展

  76岁大爷爱上邻居大爷发生性关系 感染艾滋病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