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前”王克昌:俺村是不是比城里还漂亮?

2014-11-27 07:38:00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作者:
分享到:

这位庄稼汉子说,俺村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淮河,平地挖出三道河,筑起五道堰,奉献了3200多亩地,人均土地面积一下子由原来的4亩地,变成了现在的不足4分地。土地少、碎片化,村民致富成了难题。

  11月25日,位于沭河畔的临沭县曹庄镇朱村,阳光和煦。

  “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84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里,挂满了他和习总书记一年前的合影,“我当时在门口迎着总书记,你看我们的手一直握着。”

  这位庄稼汉子说,俺村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淮河,平地挖出三道河,筑起五道堰,奉献了3200多亩地,人均土地面积一下子由原来的4亩地,变成了现在的不足4分地。土地少、碎片化,村民致富成了难题。

  就是在这个小村中,总书记说: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短短一年,朱村巨变。

  在村东头,还有10余天的工夫,朱村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就将完工。“花了260多万元,都是各级政府帮忙解决的,里面还有老人照料间。”村支书王济钦说。“瞧,这条大街,绿化多好,两边的房子以前都是这出一块,那出一块,俺村是不是比城里还漂亮?”王克昌笑哈哈地说。

  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还是要从土地上做文章。今年,朱村流转了300亩土地,来年将沿着沭河、黄白总干渠两岸栽满冬梨和冬桃。还和平邑县九间棚村合作,打造观光农业区,一期占地面积是280亩。王济钦盘算着,到2016年,村子可是一年四季都瓜果飘香了。

  与沂蒙老区人民一样,感到巨大变化的,还有菏泽成武县的农民刘庆合。

  这位成武县经济开发区王庄村的农民,平时就靠几亩庄稼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是个典型的贫困户。令这位老农民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县委书记鲁志成和他结了对子,做了“亲戚”。更没想到的是,鲁书记捐了启动资金,联系了小额扶贫贷款,请了技术员,刘庆合就在村头的杨树林里养起了鹅,到现在已出栏三批了,赚了三万多元。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同菏泽市及其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菏泽是我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占全省近20%。菏泽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今年一年全市贫困人口从80万减少至50万,有30万贫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从今年开始,省委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对全省7万多个行政村开展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后,识别出贫困村7003个。省长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以“第一书记”为核心组建驻村工作队,出台12项行业扶贫措施,变“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精准扶贫。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