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徐志摩遇难地 孤碑寂寥难寻纪念园

2014-11-24 16:00:00来源:大众网济南 作者:张娜
分享到:

1931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由南京乘飞机飞往北平(今北京)途中,在济南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36岁。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徐志摩纪念公园石碑,前面堆着凌乱的石块。

两块石碑略显苍凉

石碑上记载着徐志摩生平

徐志摩(图片来自网络)

徐志摩遇难后的新闻报道。(图片来自网络)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娜 宋立鹏

  1931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由南京乘飞机飞往北平(今北京)途中,在济南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36岁。

  又是一年11月,徐志摩遇难已是83周年。而他当年罹难地——长清北大山上,早已没了当年“徐志摩纪念公园”开建时的人潮涌动和各方祭奠。如今的北大山,唯剩两块孤零零的纪念碑立在寒风萧瑟中,鲜有人迹,寥寥无语。诗人真的是“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1月19日,大众网记者重访北大山,探寻诗人或早已被人遗忘的“徐志摩纪念公园”。

  现状凄冷:“徐志摩纪念公园”名不副实鲜有人迹

  2014年11月19日,山东工艺美院长清校区东北侧北大山。

  从山脚下上行,凛冽寒风卷着沙尘,打在山路两侧已经干枯的荆棘丛上,更显萧瑟。北大山并不高,海拔约200米,行约10分钟,半山腰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岔路口处,一块石头上潦草写着“徐志摩,由此上山”。

  拐上岔路,松林渐密。上行约2分钟,一抬眼,便看到一处宽阔地,立有两块石碑。与先前的松柏密林不同,这里更像一片乱石岗。其中,一块石碑上刻着“徐志摩纪念公园”,另一块石碑上刻着“志摩,家乡人民怀念你”。两块石碑前,均杂乱地堆着一些石头。

  虽有着“徐志摩纪念公园”之名,却无一点纪念公园的影子。

  山上停留片刻,大众网记者只看到两名市民前来祭奠徐志摩。与当年“公园”立碑之时的人潮涌动,真有云泥之别。

  问起当地大学生,倒是都知道“徐志摩纪念公园”。“没人管理和保护,也没有一条正儿八经的山路通过来,‘纪念公园’里应该有的文史资料、建筑房屋及相关配套设施都没有,似乎与徐志摩大师的身份有些不符。”一位来爬山的大学生这样说。

  难寻辉煌:“纪念公园”建议未见实施

  时至今日,很多媒体人还记得2006年3月这座小山上的喧哗景象。

  2006年3月,济南市长清区政府最终确定选择在北大山(又有人称“开山”)举行徐志摩纪念活动,并为“徐志摩纪念公园”纪念碑石揭幕,碑名由著名诗人牛汉题写。2007年,徐志摩家乡浙江海宁也在这里树立碑铭“志摩,家乡人民想念你”。

  纪念碑揭幕之时,周围高校的大学生和众多济南市民纷纷涌上这座小山,祭奠徐志摩,省市媒体也多方报道。位于长清的徐志摩罹难地,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然而,也就热闹了一年,这座纪念公园归于沉寂。

  早在2010年,山东一位省政协委员在全省两会期间曾经提议:“徐志摩纪念公园”不能再这么沉寂了……建设“徐志摩纪念公园”有利于提升济南市的历史文化品位,有利于营造长清大学科技园区的历史文化氛围。应坚持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启动“徐志摩纪念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争取成为济南市区连接世博园、京沪高速和长清大学科技园区的重要节点和精彩亮点。同时,为徐志摩立像,开展诗文创作、文化艺术活动。

  此外,该政协委员还建议建立“徐志摩诗文碑廊”。邀请国内著名书法家书写徐志摩诗文,刻于碑石,围合长廊,成为一道充满艺术气息的诗文长廊。

  令人遗憾的是,该建议至今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纳实施。

  仍存疑惑:徐志摩罹难地到底在哪里

  其实,对徐志摩遇难的准确地点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徐志摩罹难地有开山、白马山、西大山、北大山等多种说法。因为徐志摩遇难时事发突然,准确地点并无权威部门的记录,目前的说法多为当事人的事后回忆。

  其中,白马山是以讹传讹,与当时撞机实际地点不符;开山是因撞机附近有开山村而得出的说法,但实际上当地百姓并不叫这座山为开山;该山东边的老百姓称其为西大山,而山南边的老百姓则称其为北大山。

  但由于开山一说从上个世纪30年代就为学术界所承认,一直沿用至今,甚至近年出版的地图上也将这座山称为开山,所以现在经常使用这种说法。

  曾经际遇:徐志摩曾三次来济南

  暂且不管诗人罹难地到底在哪座山上,但确是在济南遇难不假。说起来,徐志摩与济南除了最后的空难交集之外,另有其他际遇。

  徐志摩第一次来济南是在1923年的夏天,时年25岁。

  王统照1931年所作的《悼志摩》一文中这样记载:他往游济南时正当炎夏。他的兴致真好,晚上九点多了,他一定要我领他去吃黄河鲤鱼。时间晚了,好容易去吃过了,我实在觉得那微带泥土气息的鲤鱼没有什么异味。也许他是不常吃吧,虽像是不曾满足他的食欲上的幻想,却也啧啧称赞说:“大约是时候久了,若鲜的一定还可口!”饭后十点半了,他又要去逛大明湖……已快近半夜,志摩卧在船上仰看着疏星朗月……”

  徐志摩第二次来济南,是1924年4月,他与林徽因陪伴泰戈尔来济讲学。据说,徐志摩、林徽因陪泰戈尔到济南的第二天,济南当地有报纸以《东方诗神偕同金童玉女抵济》为大标题对徐志摩等人的此次济南之行作了报道,报道中曾这样写到:“世界著名长髯诗翁泰戈尔先生与长袍面瘦诗人徐志摩和艳如鲜花的林徽因小姐如同松竹梅一幅动人的画卷。”

  1929年,曾担任过山东大学校长的赵太侔被任命为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剧院设在济南)院长,聘请徐志摩和洪深、梁实秋等一起任通讯导师,徐志摩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聘请。

  延伸阅读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

  徐志摩和当今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查良镛)同是浙江海宁人,这早为人知。然而,他俩是一对表兄弟,这却鲜为人知。

  据介绍,海宁袁花查家和硖石徐家,同是名门望族。硖石与袁花两镇相距仅14公里,两家祖辈素有来往,早结姻亲。徐志摩在日记和家信中多次提到的“蒋姑母”,即是查良镛同宗的远房姑姑查品珍。徐志摩比金庸大27岁。虽然辈分上是同辈,但徐志摩跟金庸母亲年纪差不多。

  上世纪80年代,金庸获悉家乡父老为徐志摩修建新墓,十分高兴,多次致信表达感激之情。1991年,他又致信浙江嘉兴市领导,表明心愿:“吾当返乡会友,拜谒徐志摩之墓地,凭吊表兄,以表多年之思念。”果然,1992年12月3日,金庸一回到家乡海宁,便来硖石西山麓徐志摩墓前凭吊。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