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国旗合个影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聚焦山东乡村儒学现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2014年是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创新后的第一年,临沂市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为指导,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着力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合力,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编者按: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大众记者跟随“扶贫攻坚齐鲁行”媒体采访团前往淄博、临沂采访山东创新扶贫思路、抓好扶贫开发、提高扶贫效率的种种举措,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扶贫攻坚齐鲁行”系列报道之三
蒙阴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大众网记者 邓梦娇
临沂市是沂蒙革命老区,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近年来,临沂市沿着精准扶贫这根主线,以产业带动为主攻方向,全面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着力做好“连、治、该、通、搬”五字文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加快由恶水穷山向秀水青山的转变。2013年,投入的市级以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过亿元,全年共减少农村扶贫人口23万人,获得扶贫开发综合考核全省第一名。
蒙阴县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巩固县,有效实施了临沂特色的精准式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高都镇上温社区村民刘久德家的苹果喜获丰收。
互助资金试点:缓解村民生产发展中资金短缺难题
蒙阴县高都镇上温社区,有村民560户,村里主要以果树种植为主。其中,185户是村里互助资金协会的会员。
今年5月份 ,高都镇上温社区村民崔庆华想要给家里7亩地的苹果树买果袋,手里没有足够现钱的他通过互助资金协会借了5000元的现金。
崔庆华说:“以前手里没有现钱的时候,我们都是先去供销社赊账,等到苹果成熟了,卖了钱再去抵账,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成本。”崔庆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7亩地的苹果树,苹果产量大约是14万个左右,赊账1个果袋需要4分钱,用现金支付一个果袋3分5厘,除去其他支出,光这7亩地的果袋费用支出就能节省400元。
“我们村现在有互助资金49.6万元,村民在买化肥、农药、果袋时缺少资金都可以来申请,一般一年最多借取两次,每次最高限额为5000元。”高都镇上温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久德说,“互助资金发申请一般通过个人提交申请,协会小组开会同意后,理事会商议,公式三天四个步骤。村民最快3天左右就能拿到资金。”
据了解,蒙阴县自2008年开始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成立互助资金协会36个,共涉及8个乡镇36个行政村,共发展会员8814户,互助资金总量达1216万元。
“互助资金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在生产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蒙阴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学军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修筑村民脱贫致富路
卧龙湾村位于蒙阴县旧寨乡政府驻地西北12公里处,现有耕地面积约53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蜜桃。然而,上山的羊肠小道无法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种植业。
卧龙湾村党支部书记徐义勤说:“以往,村民栽树、浇水、施肥、运输只能推着小车走羊肠小道,遇到雨雪天气道路便泥泞不堪,蜜桃熟了却因采摘不及时烂在树上地里,看着就让人心疼。”
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帮扶贫困村改善农村生产道路,建设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涉及蒙阴县旧寨乡卧龙湾、龙汪峪、东里庄、沈家庄、双福村、殷家岭、杨家林子村及西里庄等8个村,投资692万元,硬化生产路28.41公里,配套涵管桥88座。
“以前蜜桃成熟了,车上不来,我都是拿着筐往山下背,背到山下免不了磕碰,价格也就提不上去。”谈起以前采摘蜜桃,卧龙湾村村民徐志武深有感触,“现在路修好了,农用运输车、家用汽车都可以直接开到山上,蜜桃价格也提上来了,我家100多棵桃树卖的钱比以前200多棵都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摆脱贫困,单纯的捐赠只是治标不治本,修路带来的是长效发展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蜜桃种植业的发展。”蒙阴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学军告诉大众网记者,“这是项目区群众的一条致富路,展现蒙阴桃乡魅力的一条旅游观光路,也是蒙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产业造血”拓宽增收渠道
农村扶贫,最终极的目标是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农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近年来,蒙阴县立足山区农业县实际,把农民增收的重点锁定在林果和畜牧业上,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发动群众,培育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方面,大力发展林果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动群众栽植果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蜜桃面积65万亩;今年果品总产量达到24亿斤,销售收入50亿元,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蜜桃产量21亿斤,销售收入44亿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蒙阴蜜桃”注册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成为“中国农产品百强知名品牌”,品牌价值达34.8亿元。全县常年从事果品运输的车辆达到6000余量,果品冷藏库89座,包装生产厂家116家,从事果品营销服务的人员3.6万余人,果品深加工企业12家,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
另一方面,着力培育现代畜牧业。重点是围绕养殖规模化、服务组织化、发展产业化、环境生态化,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长毛兔特色养殖。全县长毛兔存栏量达到600余万只,年兔毛产量4000多吨,存栏量和兔毛产量均居全国县区第一位。发展兔毛纺织企业12家,年加工兔毛达到5000吨以上。同时,做好兔业、果业两大特色产业结合文章,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兔子粪便作为沼气原料,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果树有机肥料,果树落叶作为长毛兔饲料,形成了“兔—沼—果”农业内部循环发展模式,已建成示范村40多处。
近年来,蒙阴县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不懈地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全力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8元,比上年增长14.5%,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以年均1万多人的幅度减少,目前还有3.6万人,占全市总数的4%。
2014年是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创新后的第一年,临沂市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为指导,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着力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合力,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扶贫日”,13日,由山东省扶贫办组织的“扶贫攻坚齐鲁行”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淄川。作为山东省金融扶贫贷款试点地区,淄川区经过五个多月的工作,顺利展开试点工作,由淄川区农村信用联社对四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计授信1200万元,6个贫困村、120户贫困户受益,破解农村融资难题。
14日,由山东省扶贫办组织的“扶贫攻坚齐鲁行”媒体采访团来到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在这里记者看到,各村庄道路几乎都已硬化,不少村庄修建了活动广场,山上的苹果园正值丰收,修建的塘坝正在为农业保驾护航,一幅民有所居、业有所产的繁荣景象。记者了解到,这一切要归功于解决了农民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得益于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创新试点工程以及“互助资金”平台建设的融资新方法。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