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高寿母亲110岁 心态好不生气是长寿秘诀
2012-05-10 07:25:00 作者:郝园园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郑淑民 长寿老人 半岛都市报 写字板 野菜
[提要]
儿媳送来康乃馨,老人乐了 5月9日上午,莱芜二路17号的王玉玲老人收到了儿媳送来的母亲节礼物——康乃馨。“以前日本侵略青岛,强制居民吃橡子面,味道苦涩难以下咽,吃下去肚子也胀得难受,大家宁肯饿肚子也不吃。
王玉玲老人躺在床上翻阅家人的照片。
别人给的馒头她舍不得吃,留给孩子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要供孩子们上学;节俭惯了,洗手都把水龙头开到最小……如今,这位岛城最长寿的母亲在78岁女儿的悉心照顾下,除了耳朵听不清以外,每天看书读报一点儿都不糊涂。“我们家以前很穷,要不是母亲省吃俭用坚持让我们读书,我们也不会有这么好的生活。”王玉玲老人的女儿郑淑民说。
儿媳送来康乃馨,老人乐了
5月9日上午,莱芜二路17号的王玉玲老人收到了儿媳送来的母亲节礼物——康乃馨。110岁的王玉玲非常开心。
“现在老人耳朵听不清楚,我都是用写字板跟她交流。”郑淑民告诉记者,去年她母亲被市老龄办评为青岛最长寿老人。
记者看到,眼前的王玉玲躺在床上精神头挺好,旁边的柜子里摆放着跳棋、智力游戏。郑淑民说,虽然母亲耳朵听不清,但是头脑灵活得很,“记忆力比我都好,平时喜欢玩跳棋,比重孙女都厉害。”
郑淑民说,现在老人行动有些不便,几乎每天都待在床上,但她对外面的事情特别了解。老人每天都看报纸,还能心算利息。“听说银行上调利率,她就催着家人到期后赶紧转存,一点儿都不糊涂。她还爱看报,《半岛都市报》每天都看,连文娱版和国际版都要看。”郑淑民笑着说,以前有人问过老人长寿的秘诀,她自己也说不上来。“心态很好,没啥脾气,从来不生气。”郑淑民称,老人很容易感到快乐。
年轻时省吃俭用,养活全家
郑淑民告诉记者,她老家在潍坊昌乐,母亲曾经是一名护士,父母结婚后没几年 ,二人就搬到青岛生活。“母亲结婚后就辞职在家当家庭主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工资也很少,全凭母亲勤俭持家照顾我们。”郑淑民说,一家人来到青岛后,日子过得很是清贫。
不过,在郑淑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想尽方法照顾好一家人的生活。“八口人衣食穿戴、洗浆缝补全靠她一双手。以前没有缝纫机,都是一针一线用手缝的,一家八口人那得缝多少针?”郑淑民告诉记者,为了让儿女吃得上饭,母亲自己经常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有一次有人给了些发了霉的馒头让她热一下做成酱,她自己没舍得吃,处理后给孩子们吃。”在郑淑民的印象中,母亲经常去山上挖野菜,只要能吃的野菜她都挖过。
“以前日本侵略青岛,强制居民吃橡子面,味道苦涩难以下咽,吃下去肚子也胀得难受,大家宁肯饿肚子也不吃。”郑淑民说,当时母亲把好一点儿的东西都留给孩子吃,自己就捧着难以下咽的橡子面往嘴里塞,孩子们看着心里特别难受。
再苦再累也让孩子上学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郑淑民家中还有一台钢琴。“我以前学过,我还有兄弟会拉提琴。”郑淑民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普通人家能够读书的很少,由于父亲在教会工作,他们兄弟姐妹六人能够免费上学,还能学音乐。
“母亲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上学,直到12岁时村里可以免费上学,她才读完小学。”郑淑民说,母亲一直很渴望读书,希望自己的儿女都能有学上。“那时有人建议父母让我去纱厂挣钱养家糊口,但是我父母没同意,他们觉得再穷再累也要让我们上学。”郑淑民说,她一直念到高一,直到家里实在没钱读书了,才开始去外面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又上了夜校,后来通过努力带半薪考上了大学。”郑淑民说,由于兄弟姐妹都上过学、有文化,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工作。受母亲影响,大家也都很节俭,而且教育子女要多读书有文化。
“孩子们都很好,每个人都很优秀。”记者通过写字板和王玉玲交流时,王玉玲开心地说。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