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2 23:45:00 我要评论
来源:大众网谭明建向来访群众解释国家的有关政策。
在送走上午最后一位来访群众后,谭明建和同事才有空坐下来吃饭,这时已经快到中午两点了。
大学毕业后便成为谭明建同事的王茜认为,在工作上谭明建是一个“多面手”。
说起谭明建,曾经的信访“老户”李慧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干部不一样”。
谭明建每天都坚持去看望自己86岁的老母亲,并帮老母亲洗脚。
谭明建过生日时一家人拍摄的全家福,照片上的老谭很“萌”。
大众网济南4月22日讯(记者 赫洋)工作上的“多面手”,接访时的“行家里手”,面对误解时的“理气妙手”,办理重大案件时的“办案高手”……在山东省纪委信访室的同事们眼中,副处级检察员谭明建是这样一个“能手”;在信访群众的眼里,他是一个“真的不一样”的信访干部;在家里,他还是一个“温柔”的“纪委书记”……“老谭”到底有何“神通”?4月18日、19日,大众网记者来到山东省纪委信访室采访,细细追问“老谭”身边的同事、信访群众和家人,“老谭”的“三种角色”无不写满真诚、坚守和大情大义。
来访群众眼中的谭明建:“这个干部不一样”
“李慧,怎么又来了,你反应的问题不都解决了吗?”“我这次不是来反映问题的,是来专门谢谢你的,老谭!”4月19日,在省纪委信访室门口,记者与谭明建见到了来自枣庄市的李慧。说起谭明建,这位曾经的信访“老户”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谭这个干部不一样。”
李慧告诉记者,1984年,她们家承包了村里300多亩山地,经过一家人近30年的辛勤耕耘,她们家在山地上种植杨树、槐树长势良好,眼看就能够卖个好价钱。但是2008年,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她们家的山林无故被人伐掉了60多亩。李慧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她们家的这片山林已经被规划用作建设垃圾处理厂,而当年与村里签订的承包合同到2014年才到期,于是李慧开始找各级单位去反映自己的遭遇。但是几年下来,没有一家单位能够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慧对记者说,在反映问题的这几年里,自己原先的生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因为多次向上级反映问题,她和家人多次受到威胁,自己的丈夫因此选择了出门打工,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了。而还在上学的孩子也只能住在姥姥家,由于长期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孩子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自己反映多年的问题没有结果,家庭也变得支离破碎,这种种打击使得李慧几乎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
2011年8月,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李慧来到了山东省纪委信访室反映情况,而接待她的正是谭明建。回忆起当时情景,李慧至今仍然激动的泣不成声。她告诉记者,那次她向谭明建讲了整整3个小时,令她感到意外的是,谭明建并没有向她曾经在反映问题时接触到的其他干部那样感到厌烦,这让她觉得,“这个干部不一样”。听完了李慧的讲述,谭明建立即打电话找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督促当地相关部门要用最短的时间拿出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谭明建看到李慧情绪悲伤,精神恍惚,又帮助李慧调整情绪,告诉她不要灰心,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给她一个合理的交代。这时候,李慧觉得自己眼前这个信访干部“确实不一样”。
在这之后,李慧又因为这件事情几次来找过谭明建,谭明建每次都耐心的听她反映情况,帮她分析问题,联系相关部门。几次下来,李慧对谭明建有了新的认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原来世上还是好人多!”经过谭明建的多次协调,李慧和对方达成了赔偿协议,李慧一家将得到41万多元的补偿款。
这时的李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反映了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能从谭明建这里得到了解决。为此,李慧专门赶到济南,向谭明建表示感谢。但她还没来得及表达完自己的谢意,又有一位群众来找谭明建反映问题,谭明建二话不说,赶紧把这位群众带到信访室里。看着信访室内专心记录群众问题的谭明建,李慧说道:“这个干部真的不一样!”
同事眼中的谭明建:兢兢业业的“多面手”
熟悉谭明建的同事都认为,在工作上谭明建是个“多面手”。在接待群众来访的时候,谭明建是个“行家里手”;在面对群众的误解时,谭明建是个“理气妙手”,在办理重大案件的时候,谭明建也是个“办案高手”。
大学一毕业就和谭明建成为同事的王茜告诉记者,谭明建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他成为了接待来访群众的“行家里手”。有一次谭明建接待了一起反映农村土地问题的群众来访,来访群众拿出了厚厚的一摞材料,除了反映问题和诉求的材料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谭明建耐心地听完了他们的讲述,又把这些材料细细翻看一遍,准确地判断出群众的真实想法。他从国家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大政方针到地方出台的政策文件,认认真真讲了近半个钟头,来访群众被他的话说得心服口服,站在一边的王茜也听得目瞪口呆。
谭明建看到王茜惊诧的表情,待群众走后,他微笑着说“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大多与个人切身利益有关,来之前肯定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如果你对这个问题一点儿不懂或者一知半解,就没办法让他们信服,也体现不出咱纪检监察干部的水平。还有,群众反映的问题多种多样,是你没办法提前预料到的,可能涉及到经济、政治、法律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必须靠平时多下功夫,储备足了,才不至于遇到问题时临场慌乱。”
在谭明建接访的工作中,难免遇到有些来访群众因误解而情绪激动,把他当成出气筒。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谭明建从来不急不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也从不表现出自己受了什么委屈,总是等他们发泄完情绪后再做解释工作。凭借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谭明建成为了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的“理气妙手”。
王茜告诉记者,谭明建有一次接听一个举报电话,打电话的是个女同志,地方口音很重,反映的问题并没有什么政策可以落实,谭明建很耐心的给她解释帮她分析,但对方仍不能理解,最后留下一句“你真是个‘老总’”就挂断了电话。当时他还挺高兴,纪委干部还能当“老总”?后来一琢磨才反应过来,原来对方骂他是“孬种”。谭明建并没有生气,反倒当作笑话讲给同事听。从此之后,除了“老谭”之外,谭明建又多了个“谭老总”的绰号。
谭明建的同事告诉记者,谭明建不仅在接待来访群众的时候细致耐心,而且办起案子来也绝对是一个“办案高手”。有一次谭明建接手了一件诬告案,他所能了解到的唯一线索就是这名诬告人住在山东省的某个县里。但是该县人口足足有近100万,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找到一个人就像是大海捞针一样。摆在谭明建面前的难题是既要找到这名诬告人,又不能被他察觉,从而销毁诬告证据。
这时候,谭明建平常积累的心理学方面知识便派上了用场。他首先对这名诬告人进行了“心理刻画”,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初步刻画出了这名诬告人的年龄和成长轨迹。同时,在搜索范围进一步缩小之后,他设定了一个大范围的圈子,自己亲自和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人见面,通过自己之前对诬告人所做的“心理刻画”,以及见面时他对诬告人“气场”的判断,迅速而准确的锁定了诬告人的身份, 并查获了诬告人藏在家中的诬告证据。而谭明建从接到任务,到成功办结案件,仅仅用了6天时间。
家人眼中的谭明建:“温柔”的“纪委书记”
在家庭中,谭明建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兄弟们眼中严厉的“纪委书记”,又是妻子眼中温柔的好丈夫、孩子眼中的好父亲,还是母亲眼中的孝顺儿子。那么,他是如何扮演这些角色的呢?
“我们兄弟三个都是国家干部,数明建的职务最低,可是他的觉悟是最高的。”说这话的是谭明建的大哥。“对,他上班管着单位的事,回家还管着我俩的事,他就是我们家的‘纪委书记’啊。”说这话的是谭明建的三弟。谭明建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兄弟三人凑在一块儿的时候,谭明建总是不忘给同为国家干部的大哥和三弟“上课”,提醒他们,身为国家干部,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有一次,谭明建的大哥从单位坐公车外出处理公务,路上正好碰见走路上班的谭明建。大哥本想顺路捎谭明建一段路,可偏偏谭明建却不领这个情。“你这是出去干公务,我要是上了你的公车,那就是公车私用,我本身就是纪委的干部,查的就是公车私用,你想让我执法犯法吗?”说完这一句,谭明建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单位走去。本来一片好心的大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竟然让亲弟弟就这么给“堵”了回来。令大哥没想到的事还在后面,事后谭明建又专门找到他,对他说:“大哥,不是当弟弟的不给你面子,你想想,多少干部都是因为这样不注意从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至于后来铸成大错,当弟弟的这也是为了你好啊!”
不仅仅是大哥,三弟在工作上也在谭明建这里吃过“堵”。有一年全国“两会”,三弟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赴京参会,而谭明建此时也正巧在北京执行公务,地点就是代表团驻地附近。一天三弟从驻地的窗户里向外看到,本是午饭的时间,可是谭明建却坐在驻地门口的小马扎上,就着开水啃着凉烧饼。看到这一幕,三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便赶忙从驻地的房间里找了些水果和火腿肠,一路小跑送到了驻地门口。本以为谭明建会收下的三弟却没想到,二哥在问明白这些水果的来历之后,接着就把三弟批评了一顿。“老三,你心疼哥,哥知道,但是你有你的工作,我也有我的工作,条件好坏都是各自工作的需要。你今天给我送东西来,会影响你的工作的。以后这些东西就不要再拿来了,把你的事儿干好就行了。”当时三弟有点儿生气,“不就是几个水果嘛,怎么就影响我工作了,干吗这么认真!”转身就走了。但事后三弟逐渐明白,谭明建这是为了他着想,是怕自己从这样的小事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犯下更大的错误。
在生活中,谭明建也以一名纪检干部的身份时时刻刻的要求着身边的亲人。几年前谭明建的老父亲去世,大哥和三弟本想好好操办一下老父亲的葬礼,可谭明建对他们说,身为国家干部,在丧事的办理上更是要注意。见大哥和三弟似乎还不甘心,谭明建干脆找来一张白纸,以兄弟三人的名义写了一张告示,上面写道:谢绝赠送花圈,贴在自家门上。十几年前,谭明建的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那时,谭明建妻子的单位也已经分给他的妻子一套房子。正当谭明建的妻子为家里又多了一套房子而高兴的时候,谭明建却告诉妻子,立刻把她单位分给她的那套房子交还回去。妻子一时想不通,为了保住房子甚至吓唬谭明建说要和他“离婚”,可谭明建却不为所动,最后妻子在谭明建的坚持下还是把那套房子退回了单位。
在家庭里,谭明建不仅仅是那个严厉的“纪委书记”,在亲人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挺身而出,尽自己一个做丈夫、父亲和儿子的责任。1997年,谭明建的妻子被查处患有严重的视网膜脱落症,随时面临失明的危险。这时候,几乎从未向单位请过假的谭明建一口气请了长假,陪着妻子来到北京动手术。妻子的手术前后经历了三次,前前后后两个多月的时间,谭明建始终陪在妻子身边,半步也不曾离开。他累了就趴在床上睡一会,饿了就吃一包方便面,把钱省下来给妻子买点水果,或者是买点好菜改善伙食。同住一个病房的病友都十分羡慕谭明建的妻子有他这么一个好丈夫。当妻子康复之后,看到瘦了整整一圈的谭明建,心疼不已。而谭明建却高兴地对她说,只要你的视力能保住,我多苦多累都高兴。
谭明建的女儿一直是他的骄傲。为了增强女儿的体质,谭明建从女儿小时候起,就带着女儿练习乒乓球。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有时间,他都会陪着女儿练球。连女儿的教练都被谭明建感动了,对谭明建说:“现在能像你一样陪着孩子练球的家长可真是不多了。”谭明建的女儿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谭明建还经常教育女儿,“爸爸妈妈没什么能帮你的,想得到什么都需要自己去努力。”他的女儿也争气,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考入了交通部下属的一家单位,现在在北京工作。
谭明建的母亲已经86岁了,父亲去世之后,谭明建兄弟三个都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住,可母亲习惯了一个人住,兄弟们也只好尊重母亲的意愿。由于大哥和三弟的家离母亲家比较远,谭明建就自动的肩负起了看望老母亲的任务。他每天下班后,都会顺路买些菜或者水果,去老母亲家里看一看,帮她包点水饺,或是蒸一些米饭,看着老母亲吃完才放心。老人上了年纪之后,腿容易受凉。为此,谭明建每天都坚持为老母亲用热水洗脚,隔几天还会帮老母亲洗个澡,周围的邻居赞叹道,“谭明建的妈真是养了个孝顺儿子!”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