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春秋大墓现沂水 距今约2600年葬于山顶前所未见

2012-04-17 07:40:00    作者:   来源:山东商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墓室 大墓 铜罍 春秋时期 錞于
[提要] 根据墓葬残存,整个墓室总体平面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南部为椁室,北部为车马坑。王永波研究员表示,判断一个墓葬的时代及规制主要依据是地层,这是考古上的主要依据,另外是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品。

由南向北方向上,位于墓室南部的椁室

  位于沂水县纪王崮古墓的考古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室总体平面呈南北方向的长方形

位于墓室北部的车马坑,考古人员正在进行考古测绘

  椁室由南向北方向上,依次为:南边箱、陪葬坑、内椁室及位于内椁室南侧的外椁室

  在我省临沂市沂水县沂蒙第一崮——纪王崮一带,一直有一个传说,传说这里曾是春秋时期纪王的城郭,纪王崮名字也是因此得来的。近日,在纪王崮的崮顶,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座规模较大,结构特殊,出土遗物规格较高的墓葬。

  据考古专家分析,这座墓葬应该埋于春秋后期即2600年前后,为国君级别的单人墓葬。这也引起了当地民众的猜测,这个国内罕见的春秋大墓埋藏的会不会就是春秋时期纪国的国君?

  本版撰文/记者 任秀芳

  摄影/记者 傅琪媛

  [发现]

  景区施工时发现青铜器

  民间传说与历史“不谋而合”

  “纪王崮”位于沂水县泉庄镇天上王城景区境内,东南距县城40公里,崮顶相对较为开阔,是鲁中南众多“崮顶”唯一常年有居民居住的大崮,号称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2012年1月16日,天上王城景区在崮顶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青铜器。临沂市文广新局闻报后,立即赶往现场,责令建设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对受损文物遗迹覆土保护。同时收缴清点出土文物,运送至沂水县博物馆封存。 为加强文物保护,迅速成立了由临沂市文广新局及沂水县有关领导挂帅的文物安全保护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立围栏、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安排专人轮流值班,以确保施工现场文物遗迹不再遭受新的破坏。同时,将这些情况上报山东文物局,建议对墓葬进行抢救发掘。

  2月1日,山东省文物局收到临沂市文广新局的报告后,立即派人员赴现场对文物出土地点进行了现场勘查,并迅速上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管办,沂水县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正式进驻工地,开始对纪王崮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了解,以纪王崮为中心的4A天上王城景区就是以纪王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取名为“天上王城”。而此次发掘的春秋大墓让景区惊喜不已,这个来自民间传说的“天上王城”取名难道真的要与历史不谋而合?

  [结构]

  墓室面积约450平米

  车马坑在墓室之内罕见

  经过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管办,沂水县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近两个月的初步发掘,墓葬形制和埋葬情况已基本弄清。

  根据墓葬残存,整个墓室总体平面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南部为椁室,北部为车马坑。墓道向东,正对椁室。椁室西侧和车马坑东西两侧,未遭破坏的部分保留有二层台结构。墓室残长约28米,宽13.6米,面积约450平方米。道东高西低,斜坡状。东西残长4米,南北宽3.6米。墓室高约在2米至2.4米之间。

  自南向北分别为南边箱、椁室、北边箱、车马坑,其中椁室的南北西三侧各有一个陪葬坑,从西侧陪葬坑的遗骨判断,该陪葬坑埋的是一个不足10岁的儿童,南北两侧的陪葬坑头朝东,三个陪葬坑均没有陪葬品。

  南边箱则出土铜鼎、铜鬲、铜豆、铜罍各7件、铜敦3件。这些铜器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有的较严重。在其西部,是陶器及漆器,漆器皆已腐烂,难辨器型。

  椁室位于墓室南部,南北长11米,东西宽5米。由外椁室、内椁室、外棺、内棺组成、三个陪葬坑,南北两个边箱组成,东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北边箱出土铜錞于2件,甬钟一套10件,镈钟一套4件,钮钟一套9件,石磐一套10件,舟4件,甗、罍、壶、盘、匜、瑟各1件。另外还有铜剑、钺、斤、箭头、凿等。先前存入沂水县博物馆的有铜盂、鼎、豆炉、罍、剑、箕、盘各一件,其中铜盂有33个铭文,鼎有25个铭文。

  车马坑只残存中部一段,东西宽4米,南北残长7.5米。残存马车四辆:中部两辆遗迹完整,南北两端的两辆也遭到破坏。每辆车有两匹马,马骨保存较好,木质车体腐朽严重。在2号车内出土有鼎、鬲、敦三件车载青铜器,这种现象在山东地区属首次发现。

  该墓总体结构较为特殊,其最大的特点是将本应单独置于墓葬之外的车马坑安排在墓室之内,且处于与椁室相对应的位置。

  [考证]

  墓葬距今约2600年

  为诸侯或其夫人墓

  “从出土器物的特征来看,应该是春秋中晚期的诸侯墓葬。”山东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东省考古所研究员王永波告诉记者,墓葬的结构和七鼎的配置显示,墓主规格较高,应是诸侯或是其夫人之墓。

  王永波研究员表示,判断一个墓葬的时代及规制主要依据是地层,这是考古上的主要依据,另外是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品。由于此次发掘的古墓葬位于崮顶,因而地层的依据不适用这个墓葬,只能从随葬品和结构上来考证,比如出土的七鼎、编钟、编磬等,都是一个诸侯王应该有的规格。

  本次考古发掘项目的顾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任相宏教授告诉记者,每个时期的墓葬有每个时期的特点,这种特点会延续一段时间,从结构和随葬品上可以判断出该墓葬是春秋时期的,大约距今2600年左右。

  据考古专家们介绍,墓葬凿建在高耸的崮之上,是一种全新的埋葬类型,对我国周代王墓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对周代古墓考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椁室与车马坑共置于墓室之内也极为罕见,王永波研究员认为,这应该是受地形面积的限制,并不是礼制发生了大的变化。

  据悉,墓葬出土的器物量大而精美,且有较长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对周代历史和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将促进公众考古的开展,使考古成果惠及民众,提 升当地文化,产生良好社会效应。

刘宝才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站搜索: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