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0 06:56:00 我要评论
李剑桥 张海峰 来源: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李剑桥 张海峰
山东丰歉关乎全局
我省去年粮食总产达到885.3亿斤,实现“九连增”。大家对今年粮食生产“十连增”寄予厚望。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认为,小麦增产是全年粮食增产的第一步,确保今年小麦生产“十连增”对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至关重要。
山东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认为,我省小麦持续稳定增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他说,我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玉米产量占全国的10%,小麦产量占16.7%,其分量非同小可。山东粮食“十连增”已不仅仅是山东的事情,山东丰歉关乎全局。“十连增”对保障有效供给稳定物价十分重要。又因为山东等北方地区小麦收获比南方水稻收获要早,山东小麦丰收对全国粮食丰收具有开局意义,可以极大提震全国农业信心。
“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经过努力,实现‘十连增’是完全有可能的。”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对今年粮食丰收充满信心。他认为,从大的增产趋势看,我省粮食总产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800亿斤以上的水平,无论是技术支撑还是工作基础,都已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从生产条件改善的情况看,这两年,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和湖泊总蓄水量均比常年要多,再加上连续几年大规模的秸秆还田,耕地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产出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三,从粮食总产构成的因素看,无论是面积扩大还是提高单产,都还有一定的空间。
好墒情为近年少有
王振林分析了今年实现小麦生产“十连增”的有利因素。
今年土壤墒情出奇得好。小麦播种前,我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偏多,为小麦播种奠定了良好的墒情条件。部分地区因土壤湿度过大,小麦播期有所后延。播种期间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规范化播种技术推广面积大,秸秆还田质量提高,这使我省小麦播种质量总体较高。从播种出苗直至越冬,自然降雨比往年明显偏多,全省平均降雨约为84毫米,比上年多降雨约77毫米。除个别地方存在土壤缺墒或过湿情况外,大部分地区麦田土壤墒情较为适宜,这是我省小麦生产近年来所少见的有利于小麦生长的适宜土壤条件。
平均气温偏高、小麦生长健壮。从小麦播种直至越冬,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据气象资料分析,我省除鲁南部分地区和胶东半岛东部气温与往年持平外,其他地区气温均比往年偏高1-2℃。小麦秋冬生长期气温偏高有利于促使小麦冬前生长,增加苗量,这对保证小麦成穗的数量和质量是十分有利的。
由于墒情较为适宜、播期较为集中、播种质量较好,加之气温较高,今年小麦普遍出苗整齐,长势均匀,苗量较足、苗情较好。从近期麦田苗情分析看,全省一、二类麦田面积大,比上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
除自然因素外,小麦价格与种植面积关系颇大。由于近年小麦价格上涨,我省小麦种植面积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年全省小麦播种5438.8万亩,比上年增加48.5万亩。因为价格好,农民舍得投入,尤其是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对粮食增产作用越来越大。
高产田少 中低产田多
王振林也分析了实现小麦生产“十连增”诸多障碍因素。
由于秋冬气温持续偏高,降雨偏多,阴雨寡照时间较长,使一些地块叶片鲜嫩细长,长势显弱;一些播种偏早、播量偏大、施底肥较多的地块,群体较大有旺长趋势;部分整地质量粗放、秸秆还田质量较差的地块存在缺苗断垄、苗量不足、苗情偏弱等现象;部分地力较低和晚茬麦田苗量较小、长势较弱;各地麦田杂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培肥地力是小麦增产的基础。2009年在滕州市级索镇率先创造了亩产789.90公斤的冬小麦高产纪录。近几年,我省小麦主产区均已培创出亩产700公斤以上的高产超高产典型、亩产650公斤以上的百亩高产示范方以及亩产600公斤以上的万亩高产示范片。兖州市小孟镇史王村小麦高产超高产攻关田已连续7年亩产超过700公斤,其中,近3年每年亩产均超过750公斤。2011年,我省小麦平均单产是390.3公斤/亩,创历史平均单产最高纪录。与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万亩高产示范片的产量相比,我省较大面积的中低产麦田还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从增产限制因子分析,不同类型麦田其限制增产的主要因子不同。在中高产麦田,今年小麦增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基本苗量普遍偏高,当前群体大,无效分蘖多。二是地上叶蘖生长旺,地下根系条数少、生长量小,根冠比小,小蘖数量多,部分麦田植株个体较弱。这类麦田,成穗数量有保证,成穗质量是关键。茎秆弱、成穗质量差、易倒伏、感病、早衰等因素导致穗粒数少、粒重轻是制约增产的关键问题。在中低产麦田,今年小麦生产存在播种偏晚、播种质量偏差、基本苗量偏高,分蘖质量较差、植株个体偏弱等问题。
战树毅说,目前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已绷得很紧,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有限,而且我省粮食已经是连续九年增产,产量基数高,气候条件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气象专家认为,山东春季十年九旱,天气因素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决定性因素。雨水的不确定性带来增产的不确定性,一场大风就能造成大面积减产。
针对今年我省小麦生产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利弊因素,王振林提出一些技术策略,一是中低产田以增成穗数为核心,实现增穗增产;二是中高产田以壮秆抗倒延衰提高成穗质量为核心,通过增粒增重实现增产。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