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1 06:59:00 我要评论
张卫建 来源:齐鲁晚报20日,一村民背着长约6米的天然气包回家。 本报记者 张卫建 摄
本报滨州2月20日讯(记者 张卫建)在滨州市黄河十二路西首有一处油井,附近村庄不少村民用大型塑料袋自行灌装天然气,让人不禁捏一把汗。20日,油田工作人员称,村民这么做确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但他们劝阻了多次却不见效。
20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时,提油机正常运行,一座油罐和大型燃气炉放置在提油机两侧,周围没人值守。上午10时,一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大型塑料包来到提油机附近。该妇女熟练地拧开天然气出气阀,接到她随身携带的包裹上,塑料包迅速膨胀,很快形成了一个长约6米,直径约1米的大型气囊。大约4分钟后,气囊被充满。
“该妇女告诉记者,气囊中的天然气可以用来烧水、做饭,这一包气能用五天。回到家以后,从气包伸出根管来接到炉子上就行。“用着很方便,都多少年了一点事没有,附近村里的村民都这么用。”妇女告诉记者,这一包气很轻,有两三斤重,还不如这个塑料包自身重。至当天18时,又有四名村民带着气包先后来到该油井灌气。
据油井旁边一处公厕的管理员介绍,附近村子的村民到该油井灌气已有多年时间,村民所用气囊为塑料薄膜自制而成。“灌气多集中在早晨和傍晚,每天得有七八个来灌的。”据负责看护该油井的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一名员工介绍,该油井已经运行二十余年,村民灌气的历史,应该和油井建成的时间差不多。
“按规定,天然气易爆炸易燃烧,禁止外人灌用,无论是灌装还是使用过程,包括他们使用的自制容器,都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他们背着气包就像背着大炸弹,我们曾经劝阻多次但都不见效。我们曾专门将出气阀上锁,但都被村民解除了,为此双方还发生过争吵。”该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据了解,在滨州不止这一处油井,其他多处村庄附近的油井都存在村民自行灌气的行为。“有的村庄干脆将天然气管线自行接到村内,然后各家各户再接分线使用。曾有一次管线停电,村民不知情,家中通着天然气的炉子还照常开着,等来了电大量气体与明火接触,导致了爆炸。”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工作人员介绍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