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降价搞促销购房者不买账 青岛存房超14万套

2011-12-02 07:52:00    作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存量房 购房者 户型房源 成交量
[提要] 调控政策依旧从严,开发商降价“自救”,价格的变化果然在一定程度上撬动了市场需求。从区域存量来看,黄岛区的住宅待售量依旧位居首位,达15996套,销售压力可想而知;城阳区的住宅库存量达9907套,位居第二位。

  调控政策依旧从严,开发商降价“自救”,价格的变化果然在一定程度上撬动了市场需求。12月1日上午,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了11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全市共成交新建商品房住宅8078套,比10月份增加了651套,但较之去年11月份减少了3396套。11月份市内四区二手房共成交 805套,与去年的11月份共成交2595套相比,同比下跌了近7成。

  在楼市萧条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记者12月1日上午探访市区多家新盘项目售楼处,原来遮遮掩掩的降价举措已经变得明朗化,多数开发商不再掩饰“降价以快速变现”的意图。但年关即将到来,对未来市场的悲观预期导致楼市观望依旧。

  新房成交量同比减三成

  12月1日上午,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了今年11月份的房地产市场成交数据。数据显示,11月份全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共成交8078套,和10月份相比增加了651套,环比增幅为8.7%。

  但较之去年11月份,楼市的萎缩显而易见。青岛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 ,去年11月份全市新房成交量为11474套,相比之下,今年11月份减少了 3396套,同比跌幅高达29.5%。

  “去年11月份的时候,国内不少城市陆续出台限购令,受此影响,岛城不少购房需求提前释放;而今年恰恰相反,尽管不少开发商迫于压力降价卖房,但很多购房者受限购令限制,没法买房。”楼市分析人士张百忍说,而且多数购房者仍处在观望之中,导致成交量下跌。

  二手房市场年内回暖无望

  11月份市内四区二手房共成交805套,其中市南区成交251套,市北区成交250套,四方区成交178套,李沧区仅成交126套。总成交量较10月份增加了73套。弱势的反弹终于结束了二手房成交量从今年6月份以来连跌5个月的局面。

  “这样微幅的增加,对市场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21世纪不动产市场分析师张斌说,由于楼市调控政策太过严厉,今年岛城的二手房中介注定遭遇“滑铁卢”,年内已经看不到回暖的希望。

  而去年的11月份,市内四区二手房共成交了2595套。相比之下,市内四区二手房同比下跌了近7成。“临近年底,无论是租赁业务量还是买卖签约量都跌至冰点,12月份的成交量估计会更惨淡。”惠百家不动产董晓峰经理说,多数购房者对明年的楼市走势依旧看空,导致二手房看房客减少,购房的更是寥寥无几。

  大户型房源明显卖不动了

  从成交情况来看,11月份在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商品房住宅得到释放。60平方米到90平方米之间的中小户型住宅成交了4741套,占总成交量的半数以上;9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之间的住宅共成交2034套;而18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仅成交136套,仅占总成交量的1%。

  此外,高价房明显卖不动。单价在万元以上的住宅仅成交599套,占全市总成交量7%的比例。“越到年底,出手购房的越以刚性需求为主,尤其是今年的楼市调控越来越收紧,投资性需求及改善性需求早就持币观望,有些干脆受限购令影响无法买房。”市南区一家地产营销机构的刘经理说,受此影响,单价及总价均偏高的高端住宅受到冷落 ,陷入了销售困境。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僵局恐怕至少将持续到明年的第一季度。

  全市存量房超过14万套

  让整个市场雪上加霜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忙着在年底“甩货”变现,岛城新房的存量越来越多,库存压力在加剧。青岛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市在售新盘数量高达1205个,可售新房存量高达141343套。和今年10月份相比,虽经过一个多月的去化期,新房存量却增加了10237套。

  存量房的增加无疑意味着销售压力的增大。“现在每天的销售量至多300套,按照这个速度,需要近16个月的时间才能卖完。”中国指数研究院青岛分院运营总监徐慧说,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预计12月份的新房存量还会增加。

  从区域存量来看,黄岛区的住宅待售量依旧位居首位,达15996套,销售压力可想而知;城阳区的住宅库存量达9907套,位居第二位。A6、A7版文/记者 王爱科

刘宝才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