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雨、潮湿,易生长蘑菇,其中有10种常见的毒蘑菇可致人死亡,它们分别是: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菌。
误食毒蘑菇其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昏迷甚至出现幻觉、溶血症状和肝脏损伤等。一旦误食毒蘑菇出现中毒症状,应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保留毒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立刻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应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此外,误食毒蘑菇后会有一个“期”,即有些毒蘑菇食用1—2天后会产生呕吐、头晕的症状,可一天后症状会减轻,使人误以为已经康复,就不去医院治疗,结果毒素引起内脏损伤,就很难抢救了。
(据《南宁晚报》)
■小常识 识别毒蘑菇 试试这几招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八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则有毒。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