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份,济南市与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签约,后者成为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的设计单位,标志着省城轨道交通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从那时开始,济南的轨道交通建设主要围绕前期准备工作展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以及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等等。同年8月份,济南市启动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一期勘探,11月又开始了二期勘探。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济南市的委托下,通过收集轨道交通规划区域内已有的资料,并采用现场实地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现场水文地质试验、三维地质模拟和水文数值预测分析、专家论证、综合分析等手段,确立了以保泉为根本目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开展了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影响的研究。该项研究宏观区域为绕城高速以内,核心区研究范围为南起经十路,北到明湖北路、西自大纬二路,东至山大路所围成区域,该区域包括趵突泉群、黑虎泉群、珍珠泉群、五龙潭泉群四大名泉。
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市区泉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和河川径流渗漏两种方式,济南泉水的补给区主要为南部灰岩裸露的山区。而济南的泉水生态系统宏观上包括构造系统、岩溶系统和地下水系统,三大系统相互补充,共同支撑泉水的长期喷涌,其中地下水的合理开采是“保泉”最关键的一环。
分析勘测结果后,专家认为,四大泉群集中出露区以南区域的浅层地层结构主要以灰岩以及灰岩与第四纪组合为主,在该区域修建轨道交通虽然会穿越灰岩层,挤占部分岩溶通道,但地下水埋深大部分在轨道交通结构以下,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影响岩溶水的过水断面,因此在该区域修建轨道交通对于泉水的喷涌影响有限。
而研究中的核心区域内,泉水通道埋深较浅,轨道交通施工若采取降水措施将会直接导致泉水喷涌量的显著减少,甚至停喷。如在泺源大街施工,将地下水降至地下15米时,四大名泉将全部停止喷涌,在泉城路施工也可能根据埋深的不同,导致泉流量大量减少,甚至停喷。
“济南不是不需要地铁,而是济南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因此各方面都比较慎重。”今年济南市两会期间,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周星升透露,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济南轨道交通将根据地质条件分别采取轻轨和地铁相结合的模式,今年下半年试验段有望动工建设。
要想不影响地下水,盾构法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明挖法和暗挖法。暗挖法中包括传统矿山法(钻爆法)、新奥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等,其中明挖法可采用降水或止水帷幕加基坑内疏干井作业,实施对地下水的控制;传统矿山法(钻爆法)、新奥法、浅埋暗挖法,均需采用降水或全断面注浆止水来确保干作业。
研究结果表明,降水有可能对济南泉水的喷涌产生不利影响,而止水措施不当则会影响泉水的质量。所以,在进行地铁施工时,无论是降水还是止水,均须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以避免对济南泉水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只有盾构法,地下水对其影响较小。
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撑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专家介绍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沿城市主干路布设,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50米,已有高层建筑和高架桥下不宜布线。
单条轨道交通一般长十几到几十公里,是一个线状的构筑物。轨道交通站埋深一般小于20米,垂直换乘站亦不到30米,轨道交通区间一般埋深在15米左右,特殊条件下亦可浅埋,车站一般宽度在20米到30米,长度在200米左右。轨道交通区间一般采用双线双洞形式,隧道开挖直径在6米左右,线间距15米到20米。轨道交通是一个线状连续的建筑工程,而非点状的局部工程,根据其埋深特点,其建设影响深度一般为30米左右。
规划了七条线,经十路沿线可能建地铁
26日,记者就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进展情况联系济南市轨道办,但未获回应。
在今年1月7日召开的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本报记者了解到,2011年济南市将继续推进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编制完成线网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配套规划,按程序上报省和国务院,力争年内获批并开工试验段。
济南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济南市从2009年启动了轨道交通工作,目前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已基本完成,今年年初还组织了专家论证。涉及用地、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等的配套规划,编好以后也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根据介绍,济南轨道交通规划了7条线,其中经十路沿线将可能建地铁。对有的人大代表担心地铁线路会影响泉脉的问题,济南市规划局表示,2009年至2010年,济南市有关部门曾专门委托专业公司做了大量地质勘察,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十多个院士论证,均表示建地下轨道可行,轨道交通有很多埋设方式,其中地下轨道交通的浅埋深度只有十几米,而泉水都是承压水,埋在地下较深,因此,浅埋的轨道交通不会对泉水产生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