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被撵着跑的气象台:城市扩张 观测条件恶化

2011-08-02 07:51:00    作者:刘红杰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气象台站 对比观测 搬家 气象部门 气象法
[提要] 徐法彬介绍,气象台站的选址是很慎重的,得充分考虑“三性”,依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地形、当地城建规划和防灾减灾需要等确定。”  徐法彬说,每个气象台站观测到的资料,都要上报国家气象中心,与世界几大气象中心进行数据交换,以此来研究全球的大气候。

▲威海石岛气象站。 (省气象台提供)

  本报记者 刘红杰

  策划人语

  日前,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全省气象工作时发现,十年间,全省123个气象站中有53个迁移,占总数的43%,个别气象站甚至搬迁多次。

  气象站频频搬家背后有什么内幕?这种现象对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天气预报又有什么影响?

  ■“我们的气象台站原来选址时,多数距离城区较远,但随着城市扩张,有的站都逼近市中心

  了。周围高楼林立,影响了天气预报和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

  ■在各级政府的城市规划中,气象台站往往只能“让路”。雪上加霜的是,不少规划缺乏连续

  性,上一届政府往东发展,下一届政府往西发展,气象台站在搬家的路上疲于奔命。

  >> 有的气象台还没建好又得搬走

  7月底,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透露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2000年1月1日施行,从2001至2010年10年间,全省已有53个气象台站迁移,迁站数量占全部气象台站的43%。

  气象站为什么要屡屡搬家?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徐法彬给出了答案。

  “全省共有123个国家级气象站,迁移的53个台站中,因城市规划迁移31个,因气象探测环境较差或遭到破坏迁移19个,个别台站甚至迁移了2次。”徐法彬说。

  “有的台站建得规范漂亮,但建成时间不长就被迫搬迁;有的甚至还在建设中就又得搬走。”省气象局的专家们对此甚为惋惜。

  而这样的迁移还远未停止。省气象局调查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省还将有30多个气象台站可能因探测环境较差或城市规划影响等原因要迁站。

  事实上,气象台站屡遭搬迁的现象并非我省独有。

  有媒体报道,因四周遭高楼环绕造成“热岛效应”,易导致观测到的温度、大风等观测数据失去代表性,有145年历史的长沙气候观象台被迫迁址。而因城市扩张,浙江已有近八成气象台搬迁。

  >> 高楼一挡,西北风测成了北风

  人们经常抱怨:气象预报经常不准。殊不知除了人类尚未完全掌握大气科学的奥秘,气象观测环境受影响甚至破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气象观测中,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徐法彬说,这些数据通常按照“三性”(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来评价,丧失任何“一性”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徐法彬介绍,气象台站的选址是很慎重的,得充分考虑“三性”,依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地形、当地城建规划和防灾减灾需要等确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气象站必须保证四周空旷平坦,周围10米内不能种植高于1米的作物、树木,以保证气流畅通。成排的建筑物离气象观测场地距离应是该建筑物高度的10倍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要建一座50米高的楼房,至少要离气象台站500米远。”徐法彬说。

  “我们的气象台站原来选址时,多数距离城区较远,但随着城市扩张,有的站都逼近市中心了。周围高楼林立,影响了天气预报和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徐法彬说。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据《海峡都市报》报道,一次福州市区突刮超12级的狂风,而当地一气象站因周围高楼围挡,仅测到7级风。

  “明明吹过来的是西北风,但受北侧成排高楼阻挡,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变成北风。处在城市包围中的气象站失真了。”当地气象部门官员说。

  >> 一搬家,几十年的资料“断了线”

  气象信息时时牵动百姓神经。经济界有个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在气象方面每投入1元钱可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同样的道理,气象工作如果滞后甚至出问题,带来的损失也难以估量。

  不得已的“搬家”是气象台站工作人员最不愿意看到的,这可能意味着几十年的观测资料在此出现断档,失去比较性。对系统地开展气候变化分析造成困难。

  “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比较性一旦受破坏,对研究和科学评估区域乃至全国、全球气候和气候变化等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恢复的。”

  徐法彬说,每个气象台站观测到的资料,都要上报国家气象中心,与世界几大气象中心进行数据交换,以此来研究全球的大气候。“相关专家研究时,可以查阅什么时候在什么经纬度,监测到了什么情况。”

  所以,气象台的窘境不仅仅是简单的天气预报或气候研究的准确性问题,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气候外交谈判中的话语权和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但是目前,气象部门只能望“规划”兴叹。

  此外,迁站本身就是“伤筋动骨”的大事,要另觅新居,除了需要大量资金,对环境的要求也极为苛刻,并要与国土、城建、规划等多个部门达成共识。有些设备迁移后就不能用了,要重新建设办公用房,这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 城市规划忽东忽西,气象台只能让路

  “城市规划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经过协调,有的城市会修改规划,比如将原计划建的小区改成建公园等,但有些工程大,改变的难度也大。”徐法彬说。

  在各级政府的城市规划中,气象台站往往只能“让路”。雪上加霜的是,不少规划缺乏连续性,上一届政府往东发展,下一届政府往西发展,气象台站在搬家的路上疲于奔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气象部门是弱势部门。“我们做工作时向开发商解释《气象法》,听到的回答是:国家的法律多了,凭什么要听这个法?”

  他还举例说,我省沿海一城市一位开发商曾因为气象台站影响楼盘附近风景,要求气象台搬迁,气象部门据理力争,向政府层层反映,才守住阵营。

  “我们一个县级观测站,工作人员还在工作,仪器还在运行,挖掘机就来了。为了保护气象台站,工作人员不得已躺在挖掘机前。”他说。

  徐法彬说,《气象法》规定,建、扩建、改建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如果确实难以避免,需要气象台站搬迁,必须依法进行审批,并在新观测点与原观测点对比观测一年,评价新点是否选址合适。在这一年内,必须保持原观测点观测环境不变。”

  事实上,一个新站从选址、建设到完成对比观测一年,大概需要两年时间。但目前的许多情况是,外面已经动工盖楼了,气象台站才发现。

  建议

  气象部门应参与规划审批工作

  “希望政府在做规划时,充分考虑对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保护。确实难以保护的,应及早依法提出迁站申请。”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宫俊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宫俊茂建议,各级政府应把气象部门纳入当地建设规划审批委员会成员单位。“从规划制定开始,气象部门能就相关情况进行沟通和反映,也有足够的应对时间。”

  本报记者 刘红杰

  服务

  市民可免费收看气象频道

  如今的天气预报既有季报、月报、旬报、周报,还有12小时至3天以及6小时以内的短时预报。此外诸如洗车指数、晨练指数、感冒指数等70余种生活气象指数预报,几乎囊括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

  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7月起,省城市民在看电视时,打开省点播5台(120频道),可免费观看中国气象频道。在每个时段26分、56分可观看本省天气预报。

刘宝才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