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6 07:42:00 我要评论
刘江波 来源:大众日报◆核心提示
被就业,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但每逢就业季,这样的虚假就业总会时不时地刺激着毕业生们的神经。在学校追求漂亮就业成绩单的同时,被就业的毕业生却在被动地承受这一虚假数据造成的影响。只有先签就业协议,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只有拿到接受单位的盖章证明,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在毕业的冲刺阶段,被就业不应该成为一些毕业生离开母校的最后注脚。
□ 本报记者 刘江波
有多少选择余地?
小董来自一所职业院校,作为一名准90后,今年也是她的毕业季。尽管已经“被就业”,但架不住两位85后学姐的邀请,还是陪她们来到了招聘会上。
“要是没有企业的盖章证明,就不能参加毕业答辩,那就意味着不能毕业。”小董告诉记者,“好在一位男同学帮了忙,他的爸爸是一个公司的老总,并且也很好说话,就让他帮忙给盖了章。一起盖章的还有另外三名同学。”
小董说,当时都准备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就弄个假就业证明。小董的两位学姐告诉记者,不仅是就业单位的盖章证明,连同在校实习的盖章证明,有的复印店也是可以提供的。
无独有偶,来自某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小陈,现在也正处在焦虑之中。因为去年全力考研,直到面试结束才开始找工作,然而招聘高潮已过,想要在不多的招聘会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此时,学校却在催促他签订就业协议。
“考研没有考上的,班里有十几个人,考上的有十几个,找到工作的差不多也十几个。”小陈说,“我收到了系里发的邮件,就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协议,先让你填上,去不去无所谓,就是提高‘就业率’。”
小陈表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找一个称心的接收单位并不容易,就业质量更无从谈起,实在不行就先找一个工作干着,以后再换。
影响几何?
“我不知道‘被就业’有什么影响。当时我曾在一家公司干过一周,后来身体不好,就辞职了,网签的时候,老师就让我写这个已经辞掉的公司。”小董说,“后来自己想了下,还是准备写同学家的那个公司,万一有什么事也好说话。”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丁麟宏告诉记者,签订虚假就业协议将会给毕业生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有这样一个虚假的合同,将来毕业生真正找到就业岗位了,还需要先在网上解约,对方有可能还会索要违约金,解约不成,就无法和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法落户。”丁麟宏介绍说。
在虚高的就业率背景下,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就业需求被掩盖。小陈告诉记者,他们上一级的毕业生就业率一般,还不如他们班,但最后统计的结果还不低。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就业率本身就持怀疑态度,认为这种做法无疑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邓相超告诉记者,需要挤干的不仅有就业率中的水分,同时也包括学校诚信中的水分。作为教书育人的大学校园,如果他们造假,不仅影响到了其本身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了在读学生的心态。
“西瓜”,还是“芝麻”?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提出就业工作“四不准”,防止大学生“被就业”。即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如果发现大学生“被就业”,相关高校将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被一票否决。
但为什么这些学校热衷于与就业率有关的数字游戏?
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在就业率与专业招生计划挂钩的背景下,如果就业率不高,肯定会影响学校自身的办学规模,有的学校或者专业为了保持自己的发展,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造假就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更好地招生,有意夸大就业率,可以说是主动造假。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告诉记者,“被就业”的产生,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合力的结果,这同时也有来自社会的期望等各方面的压力。但学校应该为学生负责,这是毫无疑问的。此外,关于就业率的社会统计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增强其科学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校在统计就业率时,更加专注于大学生一时的就业率,哪怕是在打一份零工、或者尚在实习阶段尚未签约,都会被算作就业率的一部分,而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作为毕业生的临时过渡。
“先应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来评价、考察一所学校以及它的就业情况,减少就业率对于高校评价的影响。”邓相超说,“此外,关注学生一时的就业率,远不及关注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增强,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得重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