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5 07:33:00
来源:新华社一次普通的飞机转场,却在空中遭遇发动机停车重大特情。两名飞行员在8分钟内,几次面临生死抉择,数度把危险留给自己。放弃跳伞,冒险迫降;强改落点,规避村民……济空某部飞行员庄文波和蒋卫军保住了国家财产,保护了人民群众,捍卫了军人荣誉。
命悬一线飞行员毅然放弃跳伞
3月27日9时,安徽某机场春意盎然,碧空如洗。飞行员庄文波和蒋卫军跨入座舱,戴好飞行头盔,系紧安全带……滑跑起飞,融入蔚蓝无边的天幕。庄文波和蒋卫军都是有着两三千小时飞行经历的空军一级飞行员,这次他们执行的是一次普通转场飞行任务。
9时31分,飞机高度800米,速度220公里/小时,距离目标机场30公里,两名飞行员正全神贯注地操纵飞机。突然,后舱飞行员蒋卫军发现发动机转速表有50转左右的摆动量。
蒋卫军迅速提醒前舱的庄文波。“前舱转速表指针也在发生摆动!”庄文波说。
“不好,发动机出故障了!”两名飞行员顿时绷紧了神经。
9时32分,庄文波向指挥员报告:“飞机抖动剧烈,状态难以保持。”庄文波和蒋卫军判断:发动机已出现间歇性停车。
9时35分,发动机已完全停车,飞机高度骤然下降。两名飞行员已命悬一线,塔台指挥员发出口令:“可以跳伞。”
跳伞,意味着国家的巨额财产———飞机将彻底损毁,也意味着飞机落点不可控,可能伤及人民群众。
庄文波庄严报告:“距离本场28公里,准备野外迫降。”
三调机头艰难搜索迫降场地
飞机高度不断降低,从空中望去,机头右前方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庄文波迅速调整机头向左前方飞去。
机翼下,潺潺的郎溪河正静静地流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前方是一片平坦的农田,也是理想的迫降场。但当庄文波和蒋卫军看清农田里耕作的人多,且不远处还有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庄时,他们又立即重新选择迫降点。
就这样,庄文波和蒋卫军三次调转机头,但“一定要迫降”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在极短时间内快速选准迫降场地,是对飞行员“基本功”的考验。9时37分,庄文波突然发现飞机右侧麦田有一块没有群众的平坦田地,立即蹬舵调整航向,向这片麦田落去。
飞机贴着村民头皮掠过
10米,8米,5米……飞机高度在逐渐降低,庄文波和蒋卫军全神贯注操纵着飞机对准选定迫降的麦田,准备着陆接地。
然而,就在飞机快要落地的瞬间,庄文波突然发现机头方向,一个花白头发的村民从几个坟包后猛地站起。这是一个正在低头干活、听到飞机声响起身张望的村民。
“有人!”庄文波突然大吼一声,紧急拉操纵杆并向左压,强行改变着陆点。这个动作极其危险,很容易导致飞机落地跳跃或者侧翻,对飞行员威胁极大。
飞机几乎贴着这个村民的头皮掠过,在巨大的惯性下飞机又被拉高两三米,前冲200多米,偏离最佳着陆位置后,左机翼与一电线杆相刮,并撞到地头的两棵杨树上。
飞机野外迫降成功,两名飞行员安然无恙。
“保护群众是军人的本能。”事后,庄文波谈到为规避麦田里的村民而全然不顾个人的安危时,他的回答平静坦然。蒋卫军也说:“如果因为前舱飞行员的紧急带杆规避群众,使我们发生意外,我会觉得无憾和光荣,如果当时我在前舱驾驶,也会那样做!”
据新华社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