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未满月婴儿先天巨结肠 医生妙手切除

2011-01-25 17:1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记者 赵新婷 通讯员 王怀莲)山东聊城一名尚未满月的男婴,出生后一直没有排过大便,并且大量呕吐大便样胃内容物,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外科诊断其为“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型)”。据介绍,此病一般采取2~3次手术方能根治,但日前该院采用一次根治的方法,成功为患儿实施手术。患儿术后病情稳定,目前正在恢复之中。据悉,这可能是我省小儿外科迄今为止做过的同类手术中年龄最小,手术病变最特殊的一例。

    患儿因出生14天后,呕吐不止,腹腔胀气,来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就诊,该院外科以“先天性巨结肠”收住院。接诊医师武玉睿介绍,正常婴儿生后24小时内就应该自主排出不少于150克的胎粪,而96.5%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有胎粪排出延迟,并且具有明显腹胀、呕吐的特点,该患儿症状符合诊断标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考虑患儿刚出生14天,体重仅有2.9kg,体质极差。若按照传统手术方法,需采取两次手术,恐患儿难以耐受手术带来的创伤,且有可能出现虽手术成功、但却死于并发症的可能。

    为此,科内专门组成了手术方案小组,针对患儿目前状况,决定采取保守治疗观察一段时间,以增强患儿的体质,为手术做好准备。这期间,科内为患儿进行了清洁灌肠、钡灌肠等等一系列治疗和检查。同时,根据多年积累的巨结肠手术经验,建议为患儿实施一次性的巨结肠根治切除手术,避免两次手术对患儿身体造成的创伤和不耐受发生。手术中,武玉睿医师探查发现,患儿的全部结肠及末段10cm回肠均有狭窄,这表明患儿该段部位的肠功能障碍。为了进一步核实切除肠管的准确性,武玉睿医师截取了降结肠、升结肠、移行段全层肠壁,进行了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报告结果回报显示,送检病理的降结肠、升结肠部位无神经节细胞,也就是说送检肠段没有肠功能。武玉睿医师遂切除了长达52CM的细小结肠,将剩余小肠断端与患儿的直肠连接吻合,手术历时3小时,患儿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武玉睿医师告诉记者,由于患儿机体的各项功能较差,术后的几天还会面临小肠结肠炎、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对患儿必须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治疗上积极给予抗生素避免切口感染,同时通过静脉途径增加营养,增强患儿的体质,通过各项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儿顺利平稳地渡过危险期。结肠的功能是吸收水分,由于切除了全部结肠,术后会因为粪便中的水分回吸收减少而发生长期腹泻,随着患儿体质增强,半年后多可以完全代偿,腹泻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生长发育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武玉睿医师说,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但是在该患儿病变肠管之长,年龄之小、体质之差的情况下进行巨结肠根治手术,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和术后的良好恢复程度,在省内罕见。

 

相关链接: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以部分性或完全性结肠梗阻,合并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一种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本病特点是受累肠段远端肌间神经细胞缺如,使肠管产生痉挛性收缩、变窄,丧失蠕动能力。近端肠段扩张,继发性代偿扩张肥厚。先天性巨结肠可出现顽固性便秘腹胀,患儿因病变肠管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痉挛段越长,出现便秘症状越早越严重。患儿多于生后48小时内无胎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胎便,可于2~3日内出现低位部分甚至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呕吐腹胀不排便。手术一般需要两次完成,第一次采取的结肠造口术,适于对保守疗法观察一段时间无效,而且症状逐渐加重的婴儿。多数学者主张在结肠造瘘较好,因该处造瘘可以保留最大的结肠吸收面积。第二次根治手术时,关瘘根治手术可一次完成。

王晓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