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阳谷县尊重农民意愿 让农村低保户自愿上了楼

2010-12-05 07:36:00    作者:薛广乾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在农村新社区建设进程中,低保户往往因为经济困难而不愿迁居新楼,近日,记者到阳谷县高庙王乡前仓村采访,发现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把土地复耕补偿金用于新社区的建设,是村民能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买到楼房的根本原因,也是村庄得以顺利迁建的根本保障。

  在农村新社区建设进程中,低保户往往因为经济困难而不愿迁居新楼,近日,记者到阳谷县高庙王乡前仓村采访,发现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前仓村是怎么做的呢?

  低保户全部上了楼

  前仓村的新社区住宅楼,统一都是上下两层,室内面积172平方米,5室2厅2卫1厨,外带一个96平方米的小院,村民需要交纳 3.8万元。55岁的张凡功,是前仓村的低保户。他告诉记者:“现在正在装修,春节过后我就搬家。”

  张凡功的情况比较特殊,妻子两年前生病,先后花了十多万,最终还是过世了。这个家,如今只剩下他和尚未结婚的儿子,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前几年的债务,至今还没有还清。所以,听说村里要搞新居建设后,他持反对意见。

  “当时根本接受不了,本来就穷,哪里还有钱买房子啊?”张凡功说,当他得知盖楼有国家补贴(土地复耕补贴资金),一套楼房只收 3.8 万元时,他又改变了主意。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钱,分4次交足了房款。

  现在,他跟着建筑队干活,忙于给人拆屋、盖屋,每天能挣 40 元钱。儿子在乡政府找了一份工作,每月也有将近1000 元的收入,日子慢慢过,总会好起来。

  张凡功改变主意,主要原因是房价低。现在盖楼的材料、人工都很贵,同样是 17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如果换成自己盖,至少得花十二三万元。

  前仓村党支部书记张凡春说,村里共有7家低保户,家家都要了一套楼房。经济条件好的村民,有的要了好几套,既要了用于居住的“住楼”,还要了用于经商的“门市楼”。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