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8 09:24:00 我要评论
蒋慧晨 来源: 齐鲁晚报背景>> “海上鸿雁”演绎民警真情
登上烟台山,向着东北方向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形如三角的小岛——崆峒岛。崆峒岛与烟台市隔海相望,景色怡人。崆峒岛上有369户人家,常驻人口近千人,可是对于生活在崆峒岛上的居民来说,进出海岛非常困难,特别是恶劣天气时,这个距陆地只有4.7海里的小岛就成了孤岛,这成了驻岛居民心中的痛。
1963年,上边防派出所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水上边防派出所“海上鸿雁”的光荣称号。从此,“海上鸿雁”的美称伴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几代戍边人之间传承。“海上鸿雁”的精神也被一代一代的传承着。新时期下,“海上鸿雁”不仅局限于传送物资,它被扩展到为百姓服务的方方面面,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位年轻的民警自从3年前接过“海上鸿雁”的接力棒,就开始踏踏实实为百姓办事,他深受岛上群众的爱戴,居民亲切地称他“孙书记”。连续两天,记者跟随“海上鸿雁”——水上边防派出所崆峒岛警务室民警孙涛,体会着他工作的点点滴滴。
上岛三年
皮鞋走坏五六双
8月6日上午十点,记者到达了崆峒岛。一上岛,一股浓浓的海腥味扑鼻而来。向小岛内部走去,黝黑的皮肤,爽朗的谈笑,处处都显现崆峒岛村民的朴实与质朴。
终于到达了水上边防派出所崆峒岛警务室,这里平时只有一位责任区民警执勤,那就是孙涛。进入孙涛的办公室,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陈设及其简单,只有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书柜和一张床,这里既是孙涛的办公室,也是他的休息室。
孙涛在岛上呆了三年多,军用皮鞋就走坏了5、6双。“有一次在海边巡查,感觉袜子湿了,一抬脚,看到皮鞋底已经折断了。”孙涛告诉记者,绕海岛一周大概7公里,他每天晚上都要巡查一圈,白天还要去居民家走访,在岛上的每一天都要徒步走上10多公里。
记录居民“随口话"
他是个细心人
崆峒岛上有369户人家,常驻人口近千人。孙涛就用这一双脚走进了每户居民的家中,也走进了每个驻岛居民的心坎里。
在孙涛走访时随身携带的工作包中,一定会装有一支录音笔和一本记事本,细心的孙涛在走访后会记录下居民的“随口话”,再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意见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做好工作的灵感。
崆峒岛上的许多老人都没有办理医疗保险,且大多数老人都没有二代身份证,孙涛了解情况后,为了让居民少走弯路,他特意学习了照片处理技术。据驻岛居民吕先生介绍,他的母亲吕刘氏今年90岁了,患病在床多年,在照片采集时孙涛特意来到他家,亲自为躺着的老人整理好头发,在老人头下铺上一块布,站在炕上俯拍,这样拍的效果像坐着一样。
8月6日中午,孙涛把办好的二代身份证亲自送到了吕刘氏老人手中,并询问老人的病情,嘱咐老人注意休息。临走时,吕先生一直把孙涛送到了巷子口,他说:“孙书记是真心为我们办事,大热天的还特意跑了一趟”。
自掏腰包
为困难居民代购
8月7日中午,记者跟随孙涛拿着长长的购物单到市区超市采购。“养殖场:4包洗衣粉,一瓶洁厕灵,2包卫生纸,刷子,手套;刘大姐:一盒固体胶……”在购物单上,孙涛详细地记着要为村民购买的东西。
“海岛上也有小商店,但是加上运输费价格比市里要高。岛上有很多困难户,每次出来就帮他们稍些回去,能省些钱。”一个大男人向记者算起了为岛上居民省钱的经济账。
下午2点半,孙涛拎着大包小包走上了开往崆峒岛的客船。到了岛上,孙涛又驱车把代购的东西逐一送到居民家中。“张恩林老人是岛上最困难的住户了”孙涛告诉记者,当张恩林拿到东西要给孙涛钱时,孙涛婉言谢绝了。“他就像是我们的亲人啊,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张恩林告诉记者。
孙涛告诉记者,驻岛三年,他把崆峒岛当成了第二个家,他说自己愿意当岛上居民永远的“海上鸿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