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7 10:51: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日报◆自2009年开始,山东省财政开始对200名省级传承人进行专项资助。虽然有专项资金的扶持,一些地方传统戏曲、曲艺依然面临经费困难的窘境。专业人士认为,"对于濒危的戏曲、曲艺,没法往市场上推的,政府要积极抢救,争取稳住原有观众群。而作为手工艺、食品制作技艺等较易推向市场的非遗项目,政府应积极将产品向市场引导,支持其从事生产性保护,帮助其在市场上发展壮大。
"只有传承好,这些宝贵的艺术才不会丢失。"作为山东快书"杨派"第二代传人,年近70的高绍清已经收了100多个徒弟了,还不断有全国各地的学生慕名前来学习,"接下来,我将招收更小年龄段的孩子,从小进行培养。
7月24日,在学习了"非遗"保护的相关知识之后,由省文化厅主办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组织与会的传承人交流切磋了自己的"非遗"传承经验。
专项资助
非遗传承"久旱逢甘霖
过去的一年,年近古稀的张吉福又圆了一个心愿,那就是让县里小学的孩子们学上了他的花鞭鼓舞,"俺就是个农民,再能也置办不了这么多鼓,多亏了政府补贴,现在鼓和服装都有了,俺还在学校教着课呢。"在传承人培训班上,张吉福笑着说。
自2009年开始,我省财政开始对200名省级传承人进行专项资助。用张吉福的话说,这是"久旱逢甘霖",让花鞭鼓舞的推广成为现实。拿到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火车远赴天津,购置了大量制作花鞭鼓的牛皮条,这种牛皮条在山东已买不到了。
"花鞭鼓舞创于清末,在建国初期的商河县地区极为盛行,但近十几年逐渐衰弱,除了过年演出平时几乎不演了。"想想祖上留下来的东西濒临消失,张吉福心急如焚,"家里人都务农,即便想传承这戏也是有心无力,现在多亏政府重视,要不这戏真不行了。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命名、模范传承人评选表彰、传承基地认定等活动,支持传承人授徒传艺和教学交流,并对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经费补助,为非遗传承营造出良好环境。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传承人262名,市级传承人766名,县级传承人2976名,各级传承人共收徒19570多名,有效促进了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
把产品向市场引导
"生产性保护"势在必行
在培训班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传承人发现,虽然有着专项资金的扶持,但一些地方传统戏曲、曲艺,依然面临经费困难的窘境,只能被传承人当成副业,逢年过节演出几场。
流行于济南市平阴地区的王皮戏传承人梁广斌表示,虽然非遗专项补助对王皮戏传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若想演出、收徒、教学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这些钱远远不够。"演一场王皮戏,需要演员30多人,每位演员演一场补贴30元,一年一万元就打不住,还有交通费、服装道具等。另外,我也想找专家来提高音乐,现在用的都是老腔老调,这些事都得花钱。
与之不同的是,手工艺、医疗技术、地方小吃等非遗项目,在成功推向市场后,不仅获得了较大盈利空间,也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聊城市东昌葫芦雕刻传承人李玉成和肥城市梁氏中医正骨传承人梁盛兴,着实尝到了"看家本领"的甜头。李玉成雕刻葫芦年收入4万到5万元,对梁盛兴来说,非遗资助对该项目的作用也不大,经营专科医院为他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他下一步还打算斥资扩建医院。
对此,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表示,"对于濒危的戏曲、曲艺,没法往市场上推的,我们要争取稳住原有观众群,实在不行的要抢先把音像文字资料整理出来。而作为手工艺、食品制作技艺、医学技艺等较易推向市场的非遗项目,政府应积极将产品向市场引导,支持其从事生产性保护,帮助其在市场上发展壮大。
周小璞强调说,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行为,把具有市场价值的非遗项目积极推向市场。
传承人难寻
让社会认识"非遗"的价值
"目前,非遗传承人正面临着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局面。"周小璞介绍说,"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国家级非遗项目超过70岁的传承人已占到1/3,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而且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学历和文化程都不是很高。
李玉成在谈及是否让儿子传承手艺时则面露难色,"孩子都读到研究生了,出来再做这个活收入算不上多,其实我也希望他毕业后找个好单位。
无论是作为职业还是副业,传承人难寻,几乎是所有非遗项目面临的难题。花鞭鼓舞的下一代传人是张吉福的两个儿子,除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外,平时俩人都要外出打工,"现在进城做瓦匠一天都能挣近百元,两个孩子过年和春种秋收时回来,就用这个时间跟我学跳舞。
"传承人的生活条件确实困难,但也有社会认识的问题,包括传承人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这个行当不好,所以政府要主动引导,让社会认识到'非遗'的价值,比如各级文化馆可以将文艺传承人聘为特聘馆员,不但提高他们的收入,也增强他们的社会自豪感。"周小璞说。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徐向红强调,全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将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开展传习活动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资助传习经费,支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活动;研究落实对学艺者的助学、奖学等政策措施,鼓励他们掌握传统知识或技艺,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