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东各地 > 山东各地新闻头条
本站搜索:

周村:“生产性保护”让“非遗”绽新花

2012-06-27 07:53:00     作者:    来源: 淄博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生态保护 试验区
[提要] 近年来,周村区把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历史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强区的重点,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注重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实行“生产性保护”,走上了一条经济和文化发展互补的可持续“非遗”保护之路。
    6月9日,从周村区传来喜讯,淄博市周村烧饼有限公司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此之前,周村已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35项;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商贸民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美誉;成立国家首家区县级老字号企业保护协会;建成国家首家地方小吃类非遗博物馆——周村烧饼博物馆;辖区内玉兔、王村醋等老字号企业逐年壮大……

    作为鲁商文化、商埠文化、民俗文化、丝绸文化、老字号文化等历史文化所凝练成的精华,周村传统历史文化老树开新花,迸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周村区把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历史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强区的重点,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注重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实行“生产性保护”,走上了一条经济和文化发展互补的可持续“非遗”保护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物质形态产品的保护方式。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与文化的根脉。自2006年开始,周村区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真实、完整地了解周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分布、生存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非遗”的挖掘和申报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周村烧饼、周村芯子、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董永传说、王村醋传统手工技艺、周村古商城商贸习俗等一批“非遗”项目拂去历史的尘埃,重获新生。目前,周村区共拥有国家级名录2项,省级5项,市级10项,区级33项,省、市、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名。

    将文化注入生产,实行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葆活力的重要途径。该区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投入到“非遗后时代”,推动“非遗”认定之后的再生产过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区有18个区级以上“非遗”项目已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周村烧饼、王村醋、玉兔酱油、周村铜响乐器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通过产业和市场的手段,衍化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地域性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

    在周村古商城的保护开发上,周村区将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姻,实施“老字号回归工程,实现“非遗”进驻、民俗助兴。目前,周村烧饼、瑞蚨祥、谦祥益等12家老字号企业在古商城景区内开张经营,抬花轿、抛绣球、划旱船等10余项民俗风情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逛周村古城、过民俗大年”、“老外周村过大年”已经成为山东民俗游和山东贺年会的一道品牌,每年吸引十几万名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大大推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旅游发展。

李润杰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