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黄河泥沙造绿色农田 济宁引黄充填迈出第一步

2012-03-09 08:28:00    作者:马辉刘守善片 张晓科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黄河水 黄河泥沙 吸泥泵 输水输沙 采煤塌陷地
[提要] 示范作用已经显现   早在去年的3月19日,济宁就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引黄充填采煤塌陷地论证会,就这一新技术,对复垦采煤塌陷地进行充分论证。“通过以黄河水的泥沙来充填采煤塌陷地,可以解决既要粮又要煤的难题。

等待充填的塌陷地。

洼地变成今日良田。

黄河水含有大量泥沙。

  济宁市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13个重点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然而煤炭全面开采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面积土地塌陷,目前全市已形成采煤塌陷地近40万亩,且正在以每年3-4万亩的速度递增。治理煤炭塌陷地问题,成为了济宁的当务之急。
  引黄河泥沙至塌陷地,再现肥沃农田。济宁市去年启动了“引黄充填塌陷地”的试点项目,该项目位于梁山县大路口乡彭那里村,距离黄河约6公里。现在,农田中的麦苗已经返青,“引黄充填”的效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据悉,济宁构想在全市西北部煤炭塌陷区推广这种治理方式,目前项目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研究课题,正式进入研究和论证阶段。 
昔日洼地变成良田
  位于梁山县大路口乡彭那里村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区,是济宁为实施大规模的黄河泥沙充填塌陷地工程而特别设置的一个试验区,从去年2月份开工,7月份完成,随后进行了压淤、覆盖剥离土,当年秋天便种上了小麦。
  8日,记者从彭那里村一条东西走向的乡间公路上看到,路北和路南各有一块农田,两块农田便是用黄河泥沙充填出来的新地。“这里以前是洼地,有700多亩,根本不能种庄稼。” 
  在彭那里村西头的农田整理项目区,梁山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郑海涛指着长满麦苗的两块农田告诉记者,工程开工后,施工人员从6公里外的黄河内抽取泥沙,用管道输送到这里,由于距离稍远,输泥管道的中间还设置了一个加压泵,通过两级提压,将充满泥沙的黄河水引至此处。 
  黄河水的含沙量大概为40%,被管道输送到项目区后,所沉淀下来的泥沙被填入了洼地中,清水则就近排入项目区西边的老河道中。在引黄充填之前,施工人员已经将洼地表面的熟土剥离出来,暂时堆积到一旁,充填完成后再将这些剥离土覆盖到泥沙之上。 

“引黄充填”一举多得 
  “用卡车拉土填埋的方式早已行不通,一方面现有的农田不准深挖,土源也就非常的稀缺。”郑海涛说,即便有土源,公路管理部门对拉土车上路的查处力度也非常大。更重要的是,用车拉土的成本太高,运送一方土得10多元钱,而‘引黄充填’试点项目的成本一方还不到10元钱。”而且“引黄充填”在利用淤泥的同时,还能对降低河床起到较大的作用,缓解“悬河”对两岸的危害,这与相关部门在黄河上实行的“调水调沙”有着相似的作用。 
  记者赶到黄河梁山段第24号坝头看到,九曲黄河从这里由西向东北方向转弯,这些坝头便是为了让黄河顺利转弯儿,并防止河水冲击堤坝。去年开工时,一艘绞吸式挖泥船便被安置在这里,“这里是黄河的转弯处,容易淤积泥沙,而且距离堤坝的一处变压器也比较近。”郑海涛告诉记者,引黄充填工程采用绞吸式挖泥船与组合泥浆泵联合工作方式,把含有泥沙的黄河水顺铺设的输水输沙主管道,充填到项目区内。 

示范作用已经显现 
  早在去年的3月19日,济宁就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引黄充填采煤塌陷地论证会,就这一新技术,对复垦采煤塌陷地进行充分论证。而梁山的试点,是这一项目迈出的第一步。 
  今年的济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明确,对西北地区塌陷地进行引黄淤积,引黄项目的主要构想是,利用该市西北部采煤塌陷区毗邻黄河的区位优势,利用挖泥船、吸泥泵抽取黄河泥沙,通过管道远距离输送到采煤塌陷区,以达到恢复改善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切实增加耕地的目的。
  “通过以黄河水的泥沙来充填采煤塌陷地,可以解决既要粮又要煤的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彭苏萍教授认为,该项目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延伸阅读>> 项目已确定为国家级研究课题 
  引黄填充塌陷地是否能解决煤都之困?参与引黄填充塌陷地试点项目的郑海涛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大投入是否能有大回报、大规模推广是否可行等问题都需要仔细研究和论证。” 
  郑海涛说,试点区域距离黄河岸边有6公里的距离,从试验的效果来看,还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像阳城塌陷地及梁宝寺塌陷地的距离较远,输送黄河水的管道应该有多粗?冲力应该有多大?“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目前,引黄填充塌陷地已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研究课题,相关科研机构已介入研究。”济宁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