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山东博览 > 未来山东

建设文化强省

2009-06-20 15:47:00    作者:   来源:十一运官网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建设文化强省的良好基础和条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立足山东实际,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总体要求。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三个走在前面”的总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需要把握的原则:
——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大力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力度,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和东中西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2.发展目标。
完成“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文化对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对全省综合实力的提升作用更加突出;努力构筑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文化设施配套齐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产服务体系,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水平,文化创新能力、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居全国前列,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文化发展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思想理论、科技教育、学术研究、文艺创作设施建设、事业投入等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及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具有21世纪崭新时代风貌、数千年悠久历史传统和鲜明地域特色的齐鲁文化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与山东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实力,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把山东建设成为思想基础巩固、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强省。

(二)发展重点

主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载体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打造、文化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培育、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等“八大工程”。

1.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搞好科学思想的宣传普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和发扬“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2.文化体制改革工程。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推开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推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加大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力度,支持和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出版、发行、演艺、影视制作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企转制,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3.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事业,搞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变文化遗产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基层文化阵地。

4.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突出山东特色,搞好文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强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培植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与创意等文化支柱产业,扶持发展10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鼓励出版、发行、广电、报业等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整合行业资源,组建若干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大力发展中小文化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群。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实施文化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办好文博会、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dzone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