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

东港区三庄镇民间艺人崔华痴迷“影雕”艺术

2012-04-06 13:36:00    作者:司路清 张永斌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影雕 绘画功底 日照特色
[提要] “一锤一錾总是情,万千气象石上留。”掌握影雕这门特殊的艺术,需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流畅的刀法,才能形成浓厚的金石韵味和独特的雕像风格。东港区三庄镇民间艺人崔华用17年的坚持诠释着他说过的一句话:“镶刻着自己的生命印记,书写着石头上的传奇。”

崔华正通过一锤一錾雕刻影雕作品

一幅影雕作品往往由几十万个点组成

    文/片 见习记者 司路清 本报记者 张永斌
    “一锤一錾总是情,万千气象石上留。”掌握影雕这门特殊的艺术,需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流畅的刀法,才能形成浓厚的金石韵味和独特的雕像风格。东港区三庄镇民间艺人崔华用17年的坚持诠释着他说过的一句话:“镶刻着自己的生命印记,书写着石头上的传奇。”

    金石韵味足
    聚点成画作
    3月30日是个大风天,东港区三庄镇风沙飞扬,临S335省道而居的民间艺人崔华,则在家中专心致志地雕刻“影雕”作品。他左手拿钻石笔,右手持一小锤子,一敲一打间,笔尖轻轻落在光滑的漆黑石板上,发出“滴滴滴”清脆的响声。所谓的钻石笔并非用钻石制成,而是崔华经过多年研究钻研,自己制成的合金工具。
    “影雕”是什么?崔华这样解释:它集绘画、素描、摄影与雕刻于一体,具有西洋绘画的严谨造型,中国绘画的笔墨神韵。有浓厚的金石韵味,形成了独特的雕像风格。运用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流畅的刀法,在光滑的大理石面上,刻制出人物肖像、名人诗词、动画花鸟等。
    崔华家中原来的客厅,已经摆列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影雕展示厅。这些影雕作品尺寸多以长方形、圆形为多,也有屏风型、异型等形状。其中一幅高约一米的《范增画-达摩图》的作品,面部形象逼真,身形则用粗线条勾勒,栩栩如生。与水墨画类似,影雕作品以黑白灰为主色调。  
    崔华说:“制作一件影雕,首先要选石材,以产自内蒙古的‘蒙古黑’为最佳。接下来要对石材进行抠圆、粗磨、水磨、上光、磨边、上蜡等10多道工序,使石面变得光滑、黑亮。接下来就是创作,一件直径40厘米的圆形作品,一凿一刻,‘点数’以几十万次计算,这道程序花费一周时间,一件作品才能呈现出来。”
    坚持十七载
    不容有瑕疵
    崔华的父亲曾是一名教师,受到父亲的熏陶,他一直很喜欢书法、美术。而现年45岁的他也曾从事过美工、装潢行业。
    一次偶然,他了解到可以在瓷盘上刻画,非常好奇,便决定自己也尝试一番,可他随即发现瓷盘易碎且面积小,不适合雕刻。“创作初期,经济条件差,我都是去石材厂弄些别人看不上眼的下脚料,自己打磨,然后再雕刻作品。”崔华说。 
  崔华随后四处考察,最终在内蒙古发现一种名为“蒙古青”的石材,它的硬度极高,颜色漆黑纯正,非常适合“影雕”。
  1995年,崔华的影雕开始慢慢起步。他发现,完成一件影雕作品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尤其对于人物、动物的细节特征,如眼神、面部表情的修饰,很难把控。
  影雕由于是人工一个点一个点“敲”出来的,一旦出现失误,则很难弥补。而作品若出现了一点点瑕疵,崔华都会义无反顾地打碎重做。“我创作的第一幅影雕作品叫《虎图》,为了完成这一幅,之前不知道打破了多少件。”他说。
  正是这种对作品的近乎苛刻地要求,使得崔华的作品每一件都堪称精品。他的影雕作品先后获得第二届山东国际艺术节金奖、义乌文博会“工艺美术奖”铜奖等荣誉。他本人在2011年3月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创意不间断
    做出“日照味”
    崔华的一位友人说道:“在崔华工作室里,那些独一无二的作品,无非是一锤一錾而已,却是巧夺天工意味深长。如果没有超凡的毅力,独到的审美,淡远的心智,何以有如此令人惊叹的艺术问世?”
  院落里栽种着大大小小几十盆盆栽,创作间里,挂着书法、国画习作……崔华颇注重知识沉淀,勤临池,工刻字,善盆景根雕,将不同的艺术形态互相渗透,无形间提高影雕艺术的内涵。
    今年,崔华对影雕有了更大胆的创意,他对影雕的材质造型、镶嵌工艺进行了改进。开发出凹形石材,并将石材的厚度由原来的1cm打磨至0.45cm。重量减轻,也便于了携带,同时因为变薄,在创作时,难度也增加不少,一不小心就会将石盘刻碎。
    崔华近期正在研究将影雕作品和落地屏风结合起来,将影雕的面积扩大化,创作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随着知名度的逐渐提升,崔华的一些作品销往更多的地方,有的购买者提出想见到具有浓郁日照特色的影雕。崔华说:“我构思融合以河山的‘日照’二字,加上碧海蓝天,帆船海鸥,将日照味十足的地方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日照文化。”
    对于未来,崔华说,他想把自己的影雕创作间扩大,开一个展示影雕作品的展厅。他年轻时,受过工伤,导致右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失去知觉。“我想找一些艺术爱好者和残疾人为学徒,把技艺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