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7 07:37:00 我要评论
李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26日下午,刁东风领到营业执照后特别高兴。
半岛都市报10月26日讯(记者李兵)“无证小作坊”是个不陌生的名词,之所以无证,与法律法规存在监管空白有关。如今,食品小作坊也能办证了!26日下午,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工商服务窗口前,城阳区流亭豆制品加工园负责人刁东风接过一份《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在此之前,他从城阳质监分局那里领到了一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核准决定书》,这两份证件组成了全省首份食品小作坊“身份证”。
说自己干的是黑作坊,在城阳生产豆腐的胡龙江也服也不服。说服,是因为他以前加工豆腐的环境卫生确实脏乱差;说不服,因为他也想办一张生产加工许可证或工商营业执照,可他跑了质监、工商等好几个部门,都告诉他“不归我们管”,索性胡龙江就这么干下去了。可自打今年他加入城阳区流亭豆制品加工园之后,他的想法改变了。这里的环境整洁明亮,整个生产过程有摄像头监控(本报9月17日、18日、19日曾连续报道)。虽然还是小作坊,可胡龙江觉得自己与那些生产加工企业没什么两样,他开始设想能不能注册商标,从“黑作坊”干到知名品牌。
胡龙江的想法与加工园负责人刁东风不谋而合。现在能办证了吗?10月8日,当刁东风向城阳区食安办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得到的答案是能,先请质监部门办理前置审批,然后办理环评,最后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10月14日,刁东风办好了前置审批,25日下午通过环评,26日下午就领到营业执照。
“以前法律法规不明确,食品小作坊别说办证,就连谁来监管都不明晰。”质监城阳分局副局长刘臻说 ,今年3月份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文件,在全省范围内明确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由质监部门负责。今年8月份 、9月份,省、市质监、食安部门连出文件,明确质监部门可出具小作坊生产报告审查通知单,凭此通知单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文件挺新,发文后还没有其他地方办过生产审查通知单,我们就自己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审核手续,这是全省第一份 。”刘臻说。“以后达到规范生产标准的小作坊,就允许其经营。如果还想做大做强,我们就帮助他们办证。”市食安办协调督查处处长张祖光说。
■政策给力
小作坊不用再打“擦边球”
办执照一度无法可依
10月8日,城阳豆制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负责人刁东风正式申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刁东风跑手续的第一站,就是到质监城阳分局办理前置审批。就是这个前置审批,曾让质监城阳分局食品科科长郭先进头疼了很长一段时间,“小作坊的管理问题一直是食品安全中的盲区,监管主体与卫生、农业行政、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都有关系,可又没有法规明确具体的监管职责。”
郭先进所说的情况在全市乃至全省普遍存在。监管主体不清,一些小作坊业主打起了“擦边球”,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营业范围为销售,绕过了生产环节,也有很少一部分小作坊业主想法通过卫生部门办理了前置审批,办出了营业执照。2009年,《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食品安全这张大网越收越紧,小作坊业主再也打不了“擦边球”,可同时也让新的问题出现——《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食品小作坊和摊贩的具体管理办法,可至今省人大也没有出台相应管理办法。“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有很多食品小作坊业主找到我,希望质监部门来办前置审批,可我们据何审批?只好让这些业主们失望而归。”郭先进说。
“13号文”出台很给力
刁东风的申请,赶上了好时候。今年3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份被称为“13号文”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指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到了8月25日,省质监局发文,对“13号文”进行细化,其中提到“县级质监部门对其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对生产现场进行审查。并出具小作坊生产报告审查通知单,小作坊生产者可凭通知单办理相关工商登记。”也就是这句话,让郭先进找到了为刁东风办理前置审批的理论依据。
在省质监局的这份文件以及市质监局随后印发的相应文件中,都明确了食品小作坊业主必须执行的食品质量安全制度和小作坊开展生产的基本条件,可办理前置审批有哪些手续、哪些程序,这两份文件都没有明确。“我们问市局,市局又请示省局,最后省局的回复是,我们可以依据文件自已来搞,具体哪些手续、哪些程序由我们自己来制定。”郭先进这才知道,自己经手的是省里第一份食品小作坊前置审批。
■出炉经过
办第一张证只用了7天
郭先进坦承,质监城阳分局完全可以不必承担“出风头”的风险,来办理这个“全省第一”。“局领导商量后认为,这个加工园区确实规范,小作坊做到这步不容易,扶持一个小作坊给其他经营者也会带来信心。”
“早在‘13号文’出台时,我们就在琢磨,以后监管职责到了我们这,我们如何来做?”郭先进说,就是这个前置审批,他打了几个月的腹稿。首先,就是制定一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核准程序,“第一步应该干什么,第二步应该干什么,刁东风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都写在程序上,清清楚楚,一旦遇到新问题 ,随时往上补充。”在仔细研究了山东省质监局的文件后,郭先进加了两天的班,制定出一套程序,分为“受理”、“现场核查”、“复核”、“审批”四个环节,明确刁东风要提供《申请书》、身份证明、房屋产权或租赁证明、设备清单、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检验报告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些常规材料,刁东风准备得很快,10月12日就把材料全部准备齐了。随后,就进入现场核查环节,由分局稽查队到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进行了现场检查,这个环节进行得很顺利,稽查队在13日就有了回复。到了14日,完成了前置审批。”郭先进说.依据城阳分局设计的核准程序,整个前置审批的理论最长时间为12个工作日,从10月8日算起,为刁东风办理的这份前置审批只用了7个工作日。
■人物
写下承诺书“刁保长”压力大
“生产场所保持清洁 ,有防尘、防鼠、防蝇设施,从业人员有健康证……”这是城阳区流亭豆制品加工园负责人刁东风在质监城阳分局登记的一份《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中的部分内容。
在这个加工园中,刁东风只是租下了一块场地,置备好加工设备,将场地租赁给11户豆制品加工业户使用,他所得到的就是租金。“本来就是一个简单的出租与承租的关系,可牵扯到食品这个行当,这个关系就没这么轻松了。”刁东风说,自打签了这份《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之后,他的身份就从“刁老板”变成了“刁保长”,“这可是用我的名义在质监局作出的承诺,一旦出了事,我这个承诺人就得承担责任。”
质监城阳分局副局长刘臻说,按照省市两级文件的要求,质监部门要为小作坊出具生产报告审查通知单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者要从质监部门提供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我们要责令整改,要罚款,甚至公安部门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最后都要落到刁东风的身上。”
能办出全省第一张食品小作坊“身份证”,刁东风自称自己是“福将”,可做了保人后的福将如今感到压力很大。“我和11个业户已经绑到了一起。将来我们的产品都要统一品牌进行销售,就是说一旦有一家业户出了问题,剩下10家业户和我都要受牵连,我们其实也是互相作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刁东风认为,这种互相担保的前提就是诚信。
■对话
八成小作坊分布在李沧城阳崂山即墨
日前,市食安委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意见》,提出了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模式。要求各区、市在各社区、村建立食品安全监控点,每个点设立2到3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其中1名要是社区、村的行政负责人,进行日常巡查,宣传食品安全政策和知识,即时提供食品违法线索。此外,还要在区(市)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于食品安全案件,由相对固定的一只联合执法队员去处置。
就此,记者采访了市食安办协调督查处处长张祖光。
记者:出台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这一举措,是否有它独特的背景?
张祖光:最近这些年来,包括青岛在内,全国的食品行业发展都很快,由于食品行业门槛比较低,很多小作坊就诞生了。这些小作坊的特点就是:数量很多,分布比较散,管理比较难,产品质量比较差。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加大了,而监管力量却非常不足。有一个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业户目前有10万多户,而全市直接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却不到1000人,点多面广,实在监管不过来。这就是出台这项举措的背景。
记者:青岛市哪些区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比较集中?
张祖光:青岛市是山东省第一个成立食品安全办公室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城市。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取缔了500多个食品黑窝点,公安机关立案侦办的食品安全案件30多起,抓获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分子50余人。从目前青岛的情况来看,食品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部,李沧、城阳、崂山、即墨,这四个区是眼下“最难啃的骨头”,因为80% 的小作坊都分布在这四个区。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取缔了500多个食品黑窝点,大约有四百个都在这四个区。这四个区的食品安全工作难度特别大,是其他区市难度的三四倍。
■链接 城阳230个社区都有了“食安办”
26日上午,记者来到城阳区夏庄街道东黄埠社区居委会,在一间办公室外,挂着“社区食安办”的字样。社区书记毕可功说,这个部门设立在今年8月份,负责人就是他和居委会主任。毕立峰是这个社区的食安信息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社区里的饭店、馒头房、蛋糕店等,凡是与食品生产、销售有关的企业、网点、摊贩那里去转一转,收集他们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最近进了哪些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有没有正规进货手续、最近新来的员工有没有办理健康证等。这些信息,她都会及时上报给街道食安办。
记者从城阳区食安办了解到,目前不仅区里有食安办,8个街道、230个社区全部有食品安全机构,全区有266个食品安全信息员,负责230个社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城阳质监执法人员18人,食药执法人员22人,可全区有1万多家食品生产、销售单位,全靠执法人员来监管肯定管不过来。”城阳区食安办负责人栾少斌说,建立三级食安监管这种模式,会形成一张监管大网,填补了政府监管部门的薄弱环节。记者 李兵 连茂明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