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青岛高职院校已无学生可录取 吃不饱将成常态

2011-08-16 09:27:00    作者:   来源:青岛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二批 录取考生 征集志愿 缺额 学生 公办高职院校 专科一批 民办高校
[提要] 15日下午4时许,山东省招考院公布了专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的院校计划,63751个计划等考生报考。面对第二次征集志愿,青岛各高职院校的招生负责人普遍热情不高,在他们看来目前的计划缺额局面已定,各学校只能干着急。

  15日下午4时许,山东省招考院公布了专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的院校计划,63751个计划等考生报考。面对第二次征集志愿,青岛各高职院校的招生负责人普遍热情不高,在他们看来目前的计划缺额局面已定,各学校只能干着急。

  岛城院校向省外“要人”

  从各学校的缺额情况看,岛城各高职院校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均有数量不等的缺额,缺额数量最多的为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理科缺735人、文

  科缺519人,对口高职缺193个计划;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理科缺723人、文科缺401人、对口高职缺40人;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理科缺257人、文科缺28人。往年不愁招生的公办高职院校也出现了吃不饱的问题,国家首批示范类院校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理科缺389人、文科缺63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理科缺519人、文科缺50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等热门院校同样没招满。

  不过记者发现,最终公布的63751个计划缺额数量,比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的实际缺额要少一些,原因在于我省专科二批控制线划定在180分,创下了历史新低,部分省外高校考虑到生源质量,将部分缺额计划调整到了其他省份招生;部分省内高职院校感觉省内的计划缺口较大,在第二次征集志愿时也很难满足,而同时省外招生比较火爆,也将部分计划调整到了其他省份。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招办主任丁建毅告诉记者,昨天下午,他先后向海南、陕西、湖北等省份追加了30多个计划。

  “已没有学生可录了”

  根据省招考院的录取进程安排,文理科180分以上的考生,今天填报专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8月16日专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录取结束。

  对于今天将进行的志愿填报和明天的录取,岛城各高校招生负责人并不抱太大希望。“第一次征集志愿时,有8.6万多个计划空额,实际只有2.2万名考生投档成功。”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分管招生的副院长赵连营预计,实际填报志愿、投档成功的考生数量会更少。“录取到现在,已经没有学生可录了。”赵连营说。

  据介绍,今年我省实际高考人数约为57万人,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录取本科生以及专科一批考生总人数为29.2万人,专科二批的总招生计划则为24.5万人,因此预计本专科总招生计划将达到53.7万人,仅比考生总数少3万人左右。而赵连营和丁建毅均表示,根据我省往年的录取经验,每年高考都有10%-15%的考生为无效考生,这些考生大都不会填报高考志愿,他们要么选择复读、要么选择出国留学,还有少数考生选择外出打工,如果按照这一比例计算,那么我省53.7万的本专科计划将铁定无法完成,将有大量高校不得不接受“吃不饱”的现状。

  “吃不饱”将成常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尚有计划缺额的高校招办主任们目前都有些着急,但几乎所有的招办主任都已经接受了“吃不饱”将成为一种常态的现实,尽管不少公办高校并不是很情愿。

  往年在专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时仍有大量缺额的主要是民办高校,而今年这一情况蔓延到了公办高校上。一所高校招办主任表示,生源数量减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招生竞争只会是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宣传意识比较强,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抢走了一部分生源,因此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考生和家长了解高校,将是不少高职院校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与公办院校有政府拨款不同,民办高校吃不饱就面临着资金危机,这将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生存。一所民办高校招生负责人担心地表示,从目前看,缺额就比较多,将来还会有部分被录取考生不会到校报到,因此将来高职院校的实际计划缺额将会更多,今明两年将有一批民办高校面临生存考验。(记者 臧旭平)

  提醒

  填志愿上网查计划

  高考成绩在180分以上的文理科和对口高职考生,只要未被录取,均可以填报专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考生可登录省招考院网站(www.sdzk.gov.cn)查询各高校的计划空额。志愿填报时间为上午8时30分至下午5时。

隋乔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