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青岛桥隧命名征求意见 不少市民建议用"胶澳"

2011-05-11 07:09:00    作者:连茂明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关键词: 胶澳 青岛跨海大桥
[提要] 最近几日,市民争相为海湾大桥、海底隧道命名提建议。大部分提建议的市民认为,大桥、隧道命名要充分挖掘内涵,不能太花哨 。在市民提出的众多建议中,建议大桥、隧道命名和“胶澳”联系起来的占了很大一部分。5月 11日是公开征求建议的最后一天,市民有想法要抓紧提了。

  半岛都市报5月10日讯(记者 连茂明) 最近几日,市民争相为海湾大桥、海底隧道命名提建议。大部分提建议的市民认为,大桥、隧道命名要充分挖掘内涵,不能太花哨 。在市民提出的众多建议中,建议大桥、隧道命名和“胶澳”联系起来的占了很大一部分。5月 11日是公开征求建议的最后一天,市民有想法要抓紧提了。

  “胶澳大桥”挺吃香

  “给大桥、隧道起名可别太花哨 ,就像高速公路 、铁路一样,大桥、隧道都该有一定的命名原则,得讲科学、合逻辑,不能太随意和情绪化。”市民张先生说,起名这事一定要慎重,得经得起推敲,别贻笑大方。他建议,大桥应该命名为“胶澳大桥”,隧道应命名为“团薛隧道”或“团薛海底隧道”。

  除了张先生之外,提出建议的市民中还有8人建议起名为“胶澳大桥”、“胶澳隧道”。化名“透命”的市民表示,青岛海湾很多,叫青岛海湾大桥不知是哪个海湾。胶州湾又名胶澳,因此可叫“青岛胶澳大桥”。胶澳谐音“骄傲”,所以又可以叫“青岛骄傲大桥”。另一位市民表示,取这个名字可以延长历史,增厚文化。桥隧相连,青黄一体。而胶有粘结的意思,澳是港湾停船处,象征着青岛港与黄岛港由桥隧相连。

  “海龙”提法也不少

  市民张宝德建议,海湾大桥可以命名为“青岛海龙跨海大桥”,理由有三条:大桥东起海尔大道(滨海大道),西至龙泉河,故名“海龙”;大桥横卧海上,寓意“海上长龙”;青岛被定位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作为青岛新地标的海湾大桥,起名“海龙”也代表了青岛城市地位。

  网友“再绝错过”也建议,海湾大桥可以称为“海龙大桥”,海底隧道则可称为“团湾隧道”。

  蕴含历史人文意义

  关于跨海大桥的名称,市民孙林生则认为,最好能蕴含其历史人文意义。今年适逢青岛建置120周年,我国古代以干支纪年,120年正好跨越了两个甲子。所以,孙林生觉得“青岛双甲子跨海大桥”这个名字,可以承载这种历史文化信息。

  他表示,将来当外地游客来青岛,车行在此大桥上时,若问为什么叫“双甲子跨海大桥”?导游即可自豪地给他们讲,青岛是清末建置的历史名城,至大桥建成已历经120个春秋。

  此外,市民赵之梁认为大桥叫“青岛海湾大桥”就很好,建议隧道叫“青岛湾口海底隧道”,更大气。

  市民孙鹏建议,为了便于记忆,大桥与隧道可共用前缀,例如“青岛跨海大桥”和“青岛海底隧道”、“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青黄跨海大桥”和“青黄海底隧道”等。

  ■提醒

  有啥好建议市民抓紧提

  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委和市城乡建设委联合发布的公告称,本市桥隧工程拟分别命名为“青岛海湾大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如果市民对命名有合理化意见,可于5月12日前将建议发至 jw85753760@163.com 。本报也将继续针对桥隧命名与市民展开互动,如果您有好的意见也可发送至记者邮箱:yifeng365@163.com ,本报将择优进行刊登。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高娜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