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加拿大游客登山遇险 被困80米悬崖被成功救下

2011-05-06 09:55:00    作者:韩小伟 王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关键词: 被困悬崖 加拿大游客
[提要] “Thank you very much,I love Qingdao!”5月5日凌晨,来自加拿大的杰森获救后感激地说。5月4日下午,杰森独自爬浮山时被困在一处悬崖峭壁之上。接到求助后,民警 、消防队员 、浮山管理处工作人员以及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共计40多名救援人员展开营救。经过10个小时的努力,5月5日凌晨,救援人员借助绳索,成功将被困者从悬崖上救下

  ▲救援人员通过绳索同被困游客一起降到悬崖下,图为悬崖下人员接应住被困游客。一路救援人员从此处沿绳索降落。游客被困位置。另一路救援人员在此处接应。

  “Thank you very much,I love Qingdao!”5月5日凌晨,来自加拿大的杰森获救后感激地说。5月4日下午,杰森独自爬浮山时被困在一处悬崖峭壁之上。接到求助后,民警 、消防队员 、浮山管理处工作人员以及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共计40多名救援人员展开营救。经过10个小时的努力,5月5日凌晨,救援人员借助绳索,成功将被困者从悬崖上救下。据了解,30多岁的杰森近日来青旅游,看到浮山风景秀丽,穿着一双凉鞋、拿着3本书的他,没做任何准备就上了浮山,结果被困山上。

  ■求救

  外国游客被困浮山峭壁

  5月4日晚8时许,市民宫先生拨打本报热线 96663反映,崂山区海龙路浮山脚下来了多辆消防车、急救车、警车,浮山的一个山头上还有灯光在不停地闪烁着。他随后询问了其中一名民警,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一名外籍男子在4日下午登山时,不慎被困悬崖上,警方正在全力营救。

  记者闻讯赶到海龙路,见到了在此等候的120急救车、消防车和警车,多名民警看着远处的山头焦急不已。

  “我在这里等了4个多小时了,现在人还在悬崖上,没有救下来。”一位民警告诉记者,他们下午4时许接到报警,立即驱车来到浮山脚下,多名民警登山救人。“山上距离山顶不远的那个红点,就是被困者所在的位置。估计海拔200~300米。我了解到,这个人下午3点半左右被困,然后我们过来救人。但是这个山头不但上山的路非常陡峭,而且困住人的岩石也非常陡峭,我们这些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无法顺利将人救下。”

  ■增援

  专业救援队赶来营救

  晚上9时许,多辆汽车开到警车旁边,从车上下来一群身穿统一服装的人,他们的背上印着“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字样。记者看到,赶到现场后,他们没有停留,立即分成三个小组展开救援。

  “我们是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今天是我们夜训的日子,正在召集队员开演练盘点会议,接到通知就赶了过来。”救援队李队长告诉记者,救援队队部位于城阳,晚上7时40分,他们正在开会,接到了警方打来的电话,称营救过程出现困难,可能会需要援助。“接到救援指令,我们立即对现场人员进行分工,参与救援的队员开始做各种准备。晚上8点队员们装备完毕,等待下一步指令。晚上8时32分,我又接到电话,确认需要我们的增援,我们立即出发赶过来。”

  ■上山

  紧贴着悬崖摸黑往上爬

  晚上9时24分,在110民警的带领下,记者随同救援人员上山。起初山路比较宽阔好走,渐渐的,眼前的路开始变窄,路面也变得越来越不平坦。救援队员互相提醒路面状况,防止受伤。

  “一名住在附近的市民说,这个山头几乎是浮山上最难攀爬的了,上山的路也最难走。”一名队员看着眼前的斜坡说。前进了20分钟,记者抬头看到,距离目的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而山路已经非常难走。

  这时,记者听到前面队员提醒:“小路左边是悬崖,大家小心。”记者看到,这条小路宽约40厘米,右面是长满树木的斜坡,左边黑糊糊的,看不清里面的情况,这让记者更感觉到这次救人的艰难。

  由于手电筒数量不够,上山队伍中多人借着前后伙伴的灯光前进。此时天气虽然良好,但是山中非常暗,没有手电筒的队员不时被路上的杂物绊倒,有的队员则不小心碰到了岩石,石块哗啦啦滚下来的声音更让人不由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晚上10时许 ,记者终于听见前面传来消息,已经到达了困住男子悬崖的下方。

  记者看到,此时,在悬崖下已经有多人在等待,他们分别是麦岛派出所的民警、崂山区消防队员和浮山管理处工作人员。

  ■施救

  山顶索降“抱下”被困者

  麦岛派出所的蒋警官说,他们发现被困者所处的悬崖80多米高,其所处位置在悬崖中部,而且被石块给挡住了,根本无法靠近。他们试图从悬崖顶部用绳子将被困者拉上来,但没有成功。无奈之下,民警通过 110指挥中心联系上了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

  晚10时许 ,经过短暂的休息,救援队员第一组向山顶出发,记者和第二组队员等在悬崖下方接应。

  通过对讲机,记者听到第一组救援队员反映,岩石非常陡峭,山顶风力很大气温很低。不久,上面传来消息,确定施救方案为救援队员从山顶使用绳索下降到被困者身边,根据被困者的身体情况决定升到山顶还是下降到悬崖下。

  由于山上风力较大,从山顶放下的绳索不时被吹到一边。晚10时54分,救援队员“BG4JAC”从山顶顺利降到悬崖上,他首先取出被卡住的绳索,随后来到被困者所在的平台上。从对讲机里,记者获悉被困者此时战栗不止,精神状况不佳,接近虚脱状态。这时另外一名救援队员“BH4IPW ”也从山顶降到被困者身边,给他系好降崖装备。

  晚上11时 47分,救援队员“BG4JAC ”下降至崖底,这时风力很大 ,绳子被吹偏离 ,“BH4IPW ”无法够到绳子。经过一段时间尝试,最后位于山顶的救援队员“BG4JAB”降至受困者位置,这样绳子问题解决了。

  5 日零时 5分,救援队员“BH4IPW ”携被困者从悬崖上开始下降。记者在悬崖下看到,被困者被固定在救援队员的胸前。零时27分,救援队员“BH4IPW ”“抱着”被困者到达崖底。此时,他已累得气喘吁吁,其他队员赶紧上前接应。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花絮

  语言不通请来“女翻译”

  “我们已经在这里待了6个小时了。”采访中,麦岛派出所的蒋警官告诉记者,他们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搜救工作。“这名男子说不清楚他的具体位置,我们让他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彩信给我们看,最后确定他所在的地方前面就是香港路,但是这个范围还是比较大。”

  蒋警官说,他们联合比较熟悉地形的浮山管理处工作人员展开了搜索,终于在第三个山头找到了这名被困男子。“那时候天还没有黑,我们花了1个半小时才找到他。这名男子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岩石凹陷的地方,施救非常困难。”他说,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是,这名男子身体状况还不错,声音还非常洪亮。接着他们又联系了崂山区消防队员,很快多名消防队员赶到。

  蒋警官告诉记者,他们还遇到一个语言障碍问题。“他说话我们听不懂,我们说话他听不懂。没办法了他就打了一个电话,他的一个朋友能听懂他说话。我们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让他的这位女性朋友同时拨打两部手机,一部手机和被困者通话,另一部和我们通话,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被困者的情况了。”

  蒋警官说,“通话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被困者的手机余额用光了,他的女性朋友赶紧给他充了值。”他笑着说幸好是余额用光了,如果电池没电了就麻烦了。

  获救后直喊“LoveQingdao"

  获救男子被扶到较为平坦的地方后,记者看到,他身高约1.8米,留着长发,只穿着一件T恤衫。更令人吃惊的是,他脚上穿着的是一双凉鞋。看到他不停地哆嗦,表情紧张,有人拿来了厚外套给他穿上,并递给他压缩饼干和矿泉水。

  “Thank you very much,Ilove Qingdao!”获救老外的一句话让大家开心地笑了起来。“看他年纪也就是30来岁,可真够厉害的,穿着凉鞋,手上拿着三本书,就敢爬这么陡峭的山。”一名救援队员开玩笑说。记者获悉,该男子上山时除了带着3本书外,没有带食物和水。

  休息约15分钟后,两名救援队员搀扶起这名外籍男子开始下山。5日凌晨1时许,外籍男子被搀扶到山下。在此等待多时的120急救人员立即上前,对他进行了检查。随后医生表示,他的身体没有受伤。

  据了解,这名外籍男子来自加拿大,30多岁,叫杰森,是武汉某国际学校的外教。3天前,杰森独自来青,住在市南区观象二路一处宾馆里。随后民警将杰森送回住处。

  5日上午,记者联系上杰森的朋友李女士,她在电话中说,她和杰森正在游玩中。对于为何爬浮山,杰森给出的回答是:他是一名登山爱好者,他觉得山很漂亮,就想爬着玩。

  ■提醒

  喜欢爬山别自不量力

  近年来 ,爬山被困的意外事件频频发生。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李队长告诉记者,他们今年以来已经接到13次求助电话,救下近20人。

  李队长认为,登山本身就是一种存在较大风险的活动。“在我们看来,山上每个地方都可能存在危险。有的地方地势险、岔路多,在攀爬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危险。”他说,以崂山为例,有一些地方悬崖多,容易发生摔伤,另外一些地方岔路多,容易迷路,“一些陡峭的山路、人迹罕至甚至无路的地方,不适合市民攀爬,市民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李队长认为,除了这些山脉方面的客观因素,一些特殊气候比如大雾、雷雨天气或者登山者身体出现问题等,也会造成危险。

  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单正国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驴友。他认为,绝大多数登山意外都可以归结到两个原因,一个是“自不量力”,对自身是否具备登山条件缺乏认识;一个是缺乏登山技巧,容易陷入困境。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李队长提醒,登山首先要弄清楚山的情况,确保身体条件、天气条件适合登山,同时要配备齐全的通信工具,比如对讲机、GPS、手机,并有充足的备用电源。“当遇到困难时,应正确地选择高处或者寻找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发出求救信号,这样会大大降低危险发生的几率。”

  ■链接

  登山遇险事件频发

  4月15日下午,两名男青年来到北九水爬山时迷路受困,崂山警方联系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一起展开营救,历时7小时将两人救下。

  4月9日,一名中年男子和三名亲友到达浮山顶上后,其余3人都按原路返回 ,该男子却从一块大石头上爬过去,结果不幸从10余米高的山崖坠落,因伤势过重,被送往401医院后不幸去世。3月6日,胶州的25名驴友在崂山被积雪阻住,直到当晚近9时,才被民警找到,所幸没人受伤。

  A2、A3版文/本报记者韩小伟 图/本报记者 王滨(请宫先生到本报领取96663线索费150元)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高娜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