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薛洪峰 种亚丽 报道
本报高唐讯 “养猪、开百货店,一年收入8万多元。下一步,我准备再上一个200头左右的中型养猪场。俺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张学宏副县长对俺的长期帮扶!”3月21日,在琉寺镇北郭村,郝风军感激地说。
2006年,郝风军外出务工时,因意外事故造成左眼失明、腿部伤残,欠下三万多元的债务,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一度失去生活信心。三年前,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学宏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面对面地和他拉家常,鼓励他乐观自强。当得知他有养殖的想法后,张学宏帮他协调贷款5000元,一次性购进50头猪仔,搞起了养殖。三年来,郝风军靠养殖轻松还清了贷款和其它债务,盖起了五间砖瓦房,开起了日用百货店,日子越过越红火。
郝风军是高唐“1+6”帮扶机制的受益者之一。为让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该县实施“民心党建”,探索建立“1+6”帮扶机制,倡议在职县、科级干部、企业负责人结穷亲,分别帮扶一名城市贫困群众、一名农村贫困群众、一名贫困学生、一名孤寡老人、一名孤儿和一名贫困残疾人。目前,全县共有224名县、科级干部、14名企业负责人与865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基本覆盖了全县各层面的弱势群体。
为使帮扶活动取得实效,县里要求帮扶干部对帮扶对象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就业技能、帮扶需求做到“四清”,以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县里将干部帮扶情况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要求每位干部每年走访慰问困难家庭不少于两次,至少为帮扶对象办一件实事。帮扶期为4年,困难群众不脱贫、不解困,就不脱钩。
结对帮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并产生了爱心传递联动效应。原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张心田帮扶的孤儿周钰艳,2010年考入潍坊医学院。她入校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到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她说:“我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据统计,三年来,高唐各级领导干部共为帮扶对象送去各种救助金150余万元,衣被4000余件;帮助6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0余名群众脱贫致富,68名孤儿每月按时领取100元生活救助金,14名孤儿顺利升入大学,领取助学金11万元。“1+6”帮扶项目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