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郑兆雷 种亚丽 报道
本报茌平讯 “咱村又多了户‘倒插门’,张桂青回来开厂啦!”3月16日,菜屯镇老小村南,伴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条“新闻”传开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木屋顶、红砖墙垒砌的简易厂房中,一台蓝色木材旋切机格外显眼;女主人张桂青和她的丈夫张本成站在贴有“开业大吉”的门口,招呼着前来祝贺的庄乡,宛若19年前结婚时。
今年45岁的张桂青,1983年嫁到县外一个村子务农,眼瞅着娘家人的木材加工业从无到有,滚雪球般成长壮大,张桂青动了回娘家创业的念头。她跟丈夫、儿子商量后,于今年2月底,举家迁回娘家开起了这个旋皮厂。
除了张桂青,张桂芹、张喜荣等12位小时候的玩伴,也携夫带子回到老小村,安家落户,建起厂房。
“扎堆容易形成合力、减少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倒插门’就是冲着特色产业集群来扎堆创业的!”陪同采访的县里同志介绍,老小村所在的菜屯镇是“全国最大的单板生产基地”,镇内集聚旋皮、压板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2000余家,已形成原木调运到胶合板生产的完整链条。“张桂青们”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该县出台“七条规定”,从结婚、居住、姓属、上学、就业、继承、待遇等方面,维护“倒插门”家庭的合法权益,并给予资金、场地、技术、管理等“全程指导”。张桂青建厂的10多万元,就是村支书张吉良为她担保贷出来的。
外嫁女举家回娘家创业,既富裕了家庭,也帮娘家做大了产业。小杨屯村利用丰富的鸭源,5年扩了3条生产线,日宰杀能力由1万只发展到4万只;该村鸭业集团下属的7家企业,6个厂长来自“倒插门”家庭,补足了人才“短板”。
目前,全县涌现肖庄韭薹、博平大枣等20余个“农业板块”,活跃其中的“倒插门”家庭超过3000户,其中年人均纯收入过万的2300户,1800余户家庭被评为“计划生育文明户”,带动全县1000多对夫妇主动放弃“二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