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教

校长“炮轰”高就业率背后 职校教育缺了哪一课

2011-11-07 07:18:00    作者:吴凡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中职生 潍坊职业学院 中职院校 职校生 高职班 招生人数 毕业生就业率 园艺 就业率
[提要] 一家职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正在上实训课,实训设备是否先进,是能否学到本事的关键。潍坊商业学校在山东省的中职院校中可圈可点,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和奖牌数居全国同类第一,学校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

  ▲一家职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正在上实训课,实训设备是否先进,是能否学到本事的关键。

  文/本报记者 张亚男 李涛 片/本报记者 吴凡

  “很多职校在炫耀就业率时,忘了‘育人’这重要一课。职业教育的首要职责是‘唤醒’,唤醒学生的自我,唤醒他们的成长意识,发动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日前,在济南举行的一场全国性职教会议上,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校长庚强斌“炮轰”高就业率。
  在本科毕业生找工作都很不容易的今天,中职生95%以上的高就业率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问题?本报就此进行了调查。

  两位职校生的职业规划

  “先做上几年,多学些技术,然后自己开店。”

  对于以后三五年的计划,17岁的陈煜江做了这样一个自觉靠谱的“职业规划”。

  陈煜江和孪生哥哥陈煜利是潍坊商业学校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公交班的学生。在学了两年专业课后,今年他们开始实习期。兄弟俩并没有和班上大多数同学一样,按照学校安排去潍坊公交公司,而是自己找了一家4S店实习。

  陈煜江所学的这个专业,以操作技能为主,学习汽车驾驶、维修、现代汽车新技术、故障诊断技能。

  但在陈煜江看来,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根本不够用。特别是实训设备落后,学不到什么本事,“到店里,可以多学些本事。”

  在2011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陈家兄弟荣获汽修专业第三名成绩,两人在家休整了一段时间,4月份找到广潍宝马4S店,计划几个月后到这家4S店实习。

  为了比赛,陈家两兄弟要学的,比班上的同学多得多,比如二次维护,学校里设置的常规课程,“处理一般问题可以,复杂的就不行。”要对付这样的比赛远远不够。

  潍坊商业学校在山东省的中职院校中可圈可点,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和奖牌数居全国同类第一,学校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该校公交专业和潍坊公交总公司签订了协议,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初步走向大都是公交公司。

  “公交是铁饭碗,不会倒。”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时,把这点看得很重。但陈煜江一点不想去公交公司。

  他所在的这个公交班,30多人,男生占大多数,按计划是到公交公司实习一年,当售票员,实习期的工资是1400元左右。实习期满三个月后就能转正,工资按线路不同,好点的,能拿两千多元。熬到21岁,就可以考A3驾照,拿到证,就意味着可以开公交车。“不过,这些男生很多熬不住,做不了几个月就走了。”陈煜江的同学单彬说。

  18岁的单彬正在公交公司实习,跟的线路是21路公交,从潍坊市区火车站到河滩镇之间往返。早上4点钟起床,4:30左右坐班车去车场,5点左右打扫车厢卫生,然后吃饭,发车,回场的时间是下午6点左右,工作一天轮休一天。

  “只是打打票,没什么技术含量。”单彬不打算走这个“上升通道”:熬到21岁,去考A3驾驶证,当司机。

  她的打算是,先做着,还要到亲戚家公司帮忙,学财务,学经营管理,或者将来可以做自己的生意。

  而陈煜江打算以师傅为榜样,在他实习的这家4S店,带他们的师傅今年23岁,高中毕业后工作,目前月收入4000元—5000元。“有的师傅工资六七千呢。”做个三五年也能这样,陈煜江喜欢汽修这一行,决定继续做下去。

  “职校是管分配的”

  隋雅琪和范芳芳是山东职业学院农业工程系新生,一个16岁,一个18岁。年龄小点的隋雅琪家住高密市区,是班里少部分城市户口学生之一。

  农业工程专业3个高职班,1个中职班,隋雅琪和范芳芳念中职。这个班30多个学生,城市户口的学生只有少数几个人。

  农业工程系中职班分不同专业,隋雅琪选的是“园艺”,但入学两个多月,她觉得有些尴尬:“这个园艺到底是什么东西?”

  隋雅琪今年夏天参加中考,离高密四中的录取分数差一些。亲友们让她上职校:“现在,就算考上好大学也不见得能找到工作,学个技术也有一技之长。”

  这几乎是每个职校学生一定会听到的话。“我们老师也常说,职校是管分配的。”两个女孩子说。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字,山东2010年技校招生人数为14.7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这一比例高于2010年底山东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85%的就业率。而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中职生平均就业率,则高达96.56%。

  但工作对于她们来说,很模糊。范芳芳每次回家,父母都会问她,学得怎么样,能不能学到技术。

  现实是,范芳芳学的是比较热门的“食品加工”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走向就是食品厂,“做各种吃的呗,饼干、雪饼。”很多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最后都去了加工厂,民营的居多。

  “每个人心里都不会没有理想吧,我们还小,现在想,以后还不一定怎么着呢。”范芳芳说,没有人真的不在乎,不说是因为“真的无从说起”。

  “今天不说人生”

  单彬的同学,多来自寿光、高密、诸城、莱州等地,半数以上是农村户口。平时,30多个学生聚在一起,说的多是娱乐、八卦和闲事,嬉笑打闹,却很少涉及未来。

  在山东职业学院孙维富老师看来,职校生源日趋农村化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指导性计划招生人数是820万,但实际上并不能招到这么多中职生。一项针对西部农村学生的专题调研发现,愿意上中职的人仅有22.7%,70%的学生选择读高中,即使没有考上,他们也愿意复读。这项针对41个国家级贫困县、2216名初中生的调查显示:上中职是农村初中生最不情愿的选择。

  生源的问题,不只体现在城乡差异上。

  单彬家庭殷实,父亲是区公务员。这个机关家属大院里长大的女孩如今很少回家。她住的那个单元,和她同年级的还有三个孩子,都在上高中考大学。上职校后,单彬就很少回大院了。她觉得,“自己回去,会被瞧不起的。”

  和单彬一样,中职学校学生很多是中考选拔就被刷下来的,还有很多“问题生”。

  “现在,180分就能上大学了,可想而知,职校生源会是什么状况。”采访时,不少职校领导、教师反映,现在职校的问题生越来越多,家庭原因、自身素质原因是一回事,心理是另一个原因。

  “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习惯,丧失信心与动力。”对于这一点,潍坊职业学院老师鞠桂芹深有感触。

  “这些学生中学毕业时,都才十五六岁,在职校经过两三年就要走向社会,时间上显然不够。”鞠桂芹所在学校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参加一些校园活动和比赛,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借以塑造自信心。

  一些学校还会举行专家报告会、优秀经验交流会及一些座谈会,来树立学生的自信。

  (下转B02版)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