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济南
本站搜索:

五项措施发起“效能革命”

2012-04-20 10:34:00    作者:张铮 李东   来源:济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办事效率 真心实意 交通运输
[提要] 我市新一轮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热潮兴起之际,市交通运输局今天正式推出五大措施,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行“效能革命”,简化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推行便民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真心实意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发展环境。
    本报4月19日讯(记者 张铮 通讯员李东)在我市新一轮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热潮兴起之际,市交通运输局今天正式推出五大措施,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行“效能革命”,简化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推行便民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真心实意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发展环境。
    简化审批事项 市交通运输局从“保民生、促发展”的角度,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的,全面梳理交通运输审批事项,可备案的不许可,可整合的不单设,将原有的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子项简化整合,在以往简化的基础上,再次减少3个审批子项。
    市交通运输局决定将搬运装卸、货运代理、货运配载等道路运输辅助业务,由许可改为备案;将与现有的公路路政管理审批相关的占用挖掘公路许可等四项许可,整合为一项“涉路工程许可”;将仅为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或个人生活服务的或者仅在工矿区内使用货运汽车从事道路货物运输活动的、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核定载质量不超过2000千克的,自有货运汽车为本企业生产流通服务的或者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使用核定载质量不超过2000千克的自有货运汽车运送自有货物的,定为非营业性道路货物运输,不需要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
    压缩审批时限 市交通运输局顺应发展大局,通过再造和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总流程和部门内部审批流程,削减审批环节、全面压缩审批时限,将汽车维修三类专项业户许可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改为在审批中心交通窗口即时审批、即时办结;将水路运输审批中的“船舶签证”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七项审批改革共缩短了31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交通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速度。
    推行便民措施 怎样给业户提供更加贴心优质的服务,怎样让业户简单快捷地办理审批事项?市交通运输局换位思考,站在业户的角度上研究问题、开展工作,让便民措施真正便民,把服务做到业户的心坎上。
    市交通运输局将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资质审核由审批中心交通窗口移出,统一设置审核办理地点,为业户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服务。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车辆营运证和道路运输证实行两证合一,一次性办理,减少业户的重复审批次数。为方便业户换领新证,将“经营许可证件有效期届满前30日办理换证手续”时间放宽至60日,便于业户合理安排换证时间。
    开发应用济南市交通运输网上审批程序,在全市率先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场景化服务,将市交通运输局全部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梳理,对审批项目进行分类,设计场景化服务大厅和引导员。市民登录后引导员语音与文字相结合,提示业务办理所需材料、审批时限、办公地点等内容,
使办理人员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同时,在审批中心交通窗口设置触摸屏查询机,以动画和文字两种形式告知业户所需要的材料、程序和时限,方便业户自己查询。
    健全工作制度 按照“科学、务实、高效、管用”的原则,在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AB角工作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等五项制度的基础上,市交通运输局还推行全程代办服务制、审批流转责任制等制度。
    建立健全包括行政许可程序规定、窗口管理制度及服务标准、行政审批办件考核奖惩等内容的制度体系,形成《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制度手册》,统一印发实施。同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梳理并重新印制审批服务指南,将审批依据、应提交材料、办理机构、办理时限等内容公开,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指南。
    实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服务制度。对到审批中心交通窗口办理审批的业户,只要符合审批条件、资料齐全的,窗口受理后,后续手续由窗口人员代办,办理完毕后通知业户领取证件,免去了业户来回办理业务造成的交通不便、费时费力。
建立审批流转责任制度。对窗口受理的承诺件,由窗口通知各办理单位每天下午16时到窗口领取,并在领取登记表上签字,以确保审批事项按时办结,为超时办理的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充实工作人员 根据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办理件的情况,市交通运输局从受理业务较多的部门调派专人到审批中心工作,安排处级干部担任窗口主任,进一步充实审批窗口工作力量。同时,实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制,定期安排处级干部到审批窗口值班,加大办理和监督力度。
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以服从全市发展大局、服从群众新期盼为工作出发点,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努力加速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美丽泉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