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济南

见习期辞职被迫交纳违约金 补充协议条款不合法

2010-06-04 10:4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6月3日讯(记者刘爽  实习生  任晓敏)山东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张琳(化名)在一家电器公司找了份工作并于今年3月开始见习。因为当时签订了“补充协议书”,5月28日她辞职时交了1000元违约金。律师表示,协议中要求交纳违约金的条款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据张琳介绍,她与该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又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书”,其中第六条规定:“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乙方毕业后正式到甲方报到前,乙方解除本协议以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不当,或违反本协议以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条款规定的,应承担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壹仟元整的违约责任。”

    张琳说,今年3月初进入单位见习以后,她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可是提出辞职时,对方要求她交纳1000元的违约金才肯跟她解约。害怕耽误了自己找新工作,张琳交了1000元违约金。但是交完之后又犯了嘀咕:这份“补充协议书”是否合法?违约金到底该不该交呢?

    山东方良律师事务所徐春艳律师介绍,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有两种情况下是需要支付违约金的: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另一种情况是涉及商业秘密等相关的保密事项。因此,张琳与该公司签订的“补充协议书”里第六条是不合法的,张琳没有必要支付违约金。

    随后记者致电该电器公司人力资源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求支付违约金,是因为张琳已经接受过他们的培训。张琳表示,进入单位时接受的为期11天的培训只是普通的集训,并非专项培训。

    徐律师提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签约前要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解,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