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1月16日讯近日,不少出租车司机抱怨加气站计量不准,存在短斤少两的现象。有关专家认为,不排除个别加气站人为作弊和短斤少两的现象,但排除国家允许的误差范围后,感觉“计量不准”主要是气温低惹的祸。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向记者抱怨,自从下雪后,加气站的计量就出现了问题,加的还是那些气,但行驶的路程短了。“我跑夜班,自从下雪后,一个班下来,跑和原来差不多的路程,要多加三方多气,现在的气是3.64元/m3,等于多花十多元钱。刚开始我以为是个别加气站有这个情况,就不停地换加气站,去了四五个不同的加气站,都是这个结果。问了白班司机和圈内的其他朋友,都说好像下雪之后,济南的加气站整体上计量不准了。还有的朋友甚至说,加气站的加气枪被做了手脚,情况到底是怎么养,我们也不太清楚。”
王师傅分析说,虽说天气冷了,车内开热风,但开热风不同于夏天开空调,基本不烧气。 “就是想不明白多烧的三方多气烧到哪里去了。”
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来自不同气源的天然气甲烷含量不同。加同样体积的气,行驶的路程会有不同。天然气热胀冷缩,在气温低时,同样的压力下,单位体积的重量会增加,也就是说气温低时要比气温高时多加气。由于冬天气温低,汽车的润滑系统、 机械系统摩擦增大、发动机散热快等原因,汽车行驶同样的路程,冬天比夏天费气。
另外,有的加气站用管道输送天然气,有的加气站用储罐车运输天然气,两种状态下的天然气的温度不同,加气时的压力不同,这就造成在不同的加气站加一罐气的钱数不一样,行驶的里程也不同。由于出租车车载指示表(灯)、压力表等不是精密仪表,不能精确反映气瓶内的气量,仪表指示的数据只能作为气瓶真实量的参考数值。
“国家允许加气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实际误差在1%的范围内,就属于国家允许的加气计量误差。当然,不排除个别加气站人为作弊,但这需要有关部门的专业检测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