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石奇亭
通讯员 胡德光 蔡孝磊 报道
本报菏泽讯 鼠标轻点,菏泽市数字化城市指挥中心荧屏上显示的不仅是哪条街道脏了,哪条道路拥堵,如果你有相应的管理权限,还能看到公安交通管理、人口居住等方面的信息。城管、城建、规划、房管、交警等部门采集生产的公共管理信息,就是通过因特网这条沟渠与菏泽数字化城市主机房这片信息湖海联在一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进而实现信息的深度开发利用。
走进菏泽市公共管理部门信息交换管理中心,只见机房内小型计算机、海量存储器、不间断电源等设备林立,机柜冷却风扇发出细微声响。菏泽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姜守民告诉记者,这些硬件外加开发的集成软件,大约用去2600多万元。他说,迎接数字化浪潮,不少部门加紧信息化建设,你投数百万元编制管理软件,他花上百万元买来指挥中心大显示屏幕,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造成重复建设。好在越来越多的决策者意识到建设公共信息平台的重要性,花小钱办大事。
菏泽水利部门也想投巨资建一套城区视频监视系统,去年,他们看到城市数字化系统,主动放弃自建独立信息化系统的打算,房管、规划等部门相继跟进,最终由市里统一招标,围绕小型计算机等核心设备,开发了66个子系统,其中城管部门17个,房管20个,城建14个,规划4个。
姜守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各局都拉开单搞自己的信息化系统,需要4个机房,需要同样的防虫、防潮、恒温设施,还要各有一支技术维护运行队伍。现在四个局共用一个核心设备,减少了重复投资,2000万元就办成了8000万元才能干成的事。
前不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菏泽召开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力推菏泽模式,认为菏泽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势后发。
所谓菏泽优势后发,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欠发达,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各单位还没有形成“信息孤岛”,所以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顶层设计时就考虑到将相关部门整合到同一信息平台上,按照规划设想形成“孤岛”都难。
菏泽市交警支队投资数千万元建设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稍大些的路口差不多近20只摄像头,有抓拍图像的镜头,有实时监控摄像头。除此之外,还有党政机关、金融部门的安保摄像头。现在好了,市交警部门的视频采集系统引入信息中心,迈出可喜的一步。
信息资源共享的好处不言而喻。现实中我们经常遇到,由于地下设施档案不健全,今天建筑企业挖断了电缆,明天抢修队挖爆自来水管线。现在相关企业在某一地点施工或抢修,只需打开网上城市档案馆,用鼠标向下挖个洞,各类市政管网三维图景尽显,材质、线径以及地理坐标一目了然。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过程,是整合资源的过程。时下不少地方和部门争着上这指挥中心、那指挥中心,
且呈快速膨胀和部门分割之势,其中既有向先行地区效仿动因,也有政绩工程、部门利益博弈因素,这往往会造成很大浪费。一位信息工程人员说,解决这个问题,要打破两个情结——
一是打破“大显示屏”情结。一些单位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加上小型计算机等设备,投资多的上千万元,少的也有数百万。宽敞的指挥大厅正墙是十数平方米的大型屏幕,内摆若干排坐椅,参观后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给政绩加分。实际上本部门的操作系统嵌入公共平台后,一条光纤即可实现单位和公共平台的互联,指挥中心只须一台微机和一台桌面显示器就能实现上述功能。实在需要,就将桌面显示器换成大电视屏,效果相同而又能节省下来大量真金白银。
二是打破“部门情结”。有的部门负责人认为,兄弟部门本是行政同级,现在政府投资依托你的单位打造起市级信息平台,今后可能是你给我发号施令,因而对整合之举有排斥心理。但从长远看,建起的公共平台既是信息储存、共享、交换中心,又是保密性很强的安全设施,不可能再隶属于某一部门。
记者认为,菏泽模式改变的是市区、部门在信息化方面各自为政的格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尚无法律去规范数字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单位或部门不愿按规划办怎么处理?答案只有一个,打破门户壁垒须政府强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