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2 12:29:00 我要评论
潘晓泉 来源:德州新闻网笔记本电脑(4899元)、手机(1500元)、mp3(300元)、衣服和鞋子(1500元)、生活费(2000元)……这是陈女士给儿子准备的大学入学用品清单。自从儿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起,陈女士就开始准备孩子入学的物品,除了必要的日常用品外,最大的花销是在几个电子产品“大件”上。这些花销,占了全家近两个月的收入,面对这笔不小的开支,陈女士多少有些无奈,“现在孩子上学都是这个样,手机是必备品,笔记本电脑算是考上大学的奖励。”
在德州五中上学的涵涵,开学后将升初三。这几天,她发现身边的好朋友不约而同购置了新物件,“大部分人买了新文具和新衣服,还有的人买了学习机和手机。开学以后,很多同学手中都会出现一些新东西,还有人会互相比一比谁的更好。”
◎新学期烘热“开学经济”
九月份是学生开学的日子,无论家有大学生还是有幼儿园的小朋友,这个时候都会多出一笔不小的开支。从服装鞋子到日用文具,从运动用品到电子产品,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消费品,都广受青睐。巨大的消费需求让“开学经济”陡然升温,而精明的商家也把握好这一时机,储备货物,加紧促销,争抢开学前这块最大的教育消费蛋糕。
记者在市内几家大型手机、电脑商场内看到,“学生特惠”、“促学特价”、“快乐学生季”等广告铺天盖地,学习机、点读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将目标消费群纷纷指向学生。8月30日是德州二中开学的日子,当天,在德州二中附近的一家手机商场里,学生们把各手机柜台围的水泄不通,据商场内一工作人员介绍,7月和8月是商场生意旺季,销售数量比平时几乎要翻番,原因就是“来购机的大部分都是学生”,比起前两年以低端机为主的学生消费大军,如今的“90后”对手机功能要求更高,1200元-2000元价位的智能手机卖的最好,3000元-5000元的高端机也不乏购买者。
在市内各大商场、城隍庙文具市场等地记者同样看到,不少家长正陪着孩子选购物品,而不少商家也在开学之前,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活动,“开学经济”一片红火。
◎“开学经济”火过头影响学生
“开学经济”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掏空了家长的钱包,面对这笔花销,很多家长表示既心甘情愿,又有些纠结。
“家里就这一个孩子,能满足的还是尽量满足。”陈女士说,“自己家庭条件虽然一般,有时候孩子提出买东西,虽然自己觉得买了没什么用,但是怕孩子在外面觉得自卑,狠狠心也就买了。”
对于家长的这种想法,德州一中的孙老师认为,这不是“爱孩子”,这么做会“害了孩子”。“我们学校有的学生,手机比老师的都好。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是因为不少家长为了联系方便,还是给孩子配备了手机,我们对此也只能默许,但关键是很多学生经常拿手机上网聊天,影响了学习。”而对于因此带来的攀比之风,孙老师更是深有感触,“每到开学,有的学生就会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新鞋子等,攀比心理十分严重。”
“别让必需品变成奢侈品,毕竟学生目前还是以学习为主。”对此,孙老师建议,“家长在开学之初给孩子购买一些新物品,这是人之常理,但是最好购买一些必需品,比如实用的文具和辅导书等。不能因为孩子上了新学校之后,就一味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比如要购买手机的话,买个功能比较简单的就好,功能太多的话反而会分散孩子精力,影响学习。”
◎“开学经济”折射教育失位
关于“开学经济”,德州一中办公室主任沙汉青认为,“开学经济”如此火热,不仅是家长对于孩子花钱的随意,还折射出教育失位的深层弊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沙汉青说,“商家们纷纷抓住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借此大肆推销各种商品,无孔不入,甚至包括并不适合孩子的商品,这势必会助长孩子的物欲和虚荣心,进而造成攀比心理。”
他认为,家庭和社会对于学生教育的失位,从而让缺乏判断力和自控力的孩子们过度追求物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他希望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和家庭,都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多方面努力,让孩子回归校园和学习中,远离社会上的铺张浪费不正之风。(记者 潘晓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