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9 13:09:00 我要评论
牟张涛 来源:齐鲁晚报
市民很难买到德州本地产的雪糕。
文/片 本报记者 牟张涛
随着气温蹿高,雪糕逐渐畅销。据了解,因雪糕成本上涨等原因,今年不少品牌的雪糕价格每支涨了0.5元到1元钱,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市民的购买热情,不少冷饮店表示销量每周都增长不少。但记者走访中,却难见一支“德州籍”雪糕。
现状
本地雪糕不受待见
28日,记者首先来到德州大型商场和超市,发现在这些地方的雪糕多为盒装,均为蒙牛、伊利等知名品牌,价位也多在3元以上,“我们这里雪糕都是外地的,像内蒙古、天津等。”一工作人员说,大商场或大超市内的雪糕都是知名品牌,也适合顾客的需求,所以价格虽相对较高些,但销量依然不错,“我们这里没有德州本地产的雪糕,首先品牌雪糕质量更能保证些,并且品牌雪糕的知名度更吸引市民。”
该工作人员说,“今年因为成本上涨等原因,不少品牌雪糕价格都涨了一些,但进入夏天以后,销量依然不错,并持续增长。”
记者随后又来到多个小型超市和街头小摊位,依然未找到德州本地产雪糕,“现在大家买雪糕都认品牌的,再加上大家生活水平高了,买雪糕看口味,不单纯看价格了。”湖滨路温泉小区门口一超市老板说。
探因
产品单一没竞争力
在新湖风景区靠近电影院的位置,一冷饮摊的摊主说,她经营雪糕摊位8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外地品牌雪糕并不如德州本地雪糕好卖,“那时候最出名的是曙光雪糕厂,在人民电影院附近,但随着外地多种口味雪糕在德州销售,曙光雪糕厂的雪糕就不再那么好卖了,现在好像没有了。”
摊主还介绍说,市区好像几乎没有雪糕厂了,县里应该有,但那里生产的雪糕和品牌雪糕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靠价格便宜吧。”
记者联系上德州本土一冷饮厂,据了解,他们主要批发知名品牌雪糕,同时自身也生产雪糕,但这只占一少部分,并且产品单一,价格相对较低,“很多时候雪糕都是售到农村去。”工作人员说,冷饮厂生意非常不好做,外地知名品牌对他们冲击很大,“有这么多机器和工人,不能轻易就撤出来,但发展又缺乏资金和技术。”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