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州

经济发展综述:“精气神儿”敲开“幸福门”

2011-07-11 14:50:00    作者:杨硕   来源:德州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我市 德州市经济开发区 城市综合体 10 科学发展观
[提要] 不只在宁津,我市11个县(市、区)以及两个经济开发区的园区、企业,项目、工地,到处都呈现着火热的建设场景、繁忙的工作场面,到处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京沪高铁德州东站是京沪高速铁路和太青客运专线的中间站,也是京沪高铁沿线地级城市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车站。

高铁东站启用仪式。周建新 摄

记者 崔忠伟 摄

  2011年2月9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隆重召开全市2010年度科学发展表彰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吹响了我市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号角;省“两会”结束后,我市立即组织党政考察团赴津冀四区一市学习考察,把解放思想细化为加快跨越发展、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一把手责任义务等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在德州感受最深的是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儿,不因欠发达而悲观,不因基础差而气馁,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工厂,到处涌动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春潮,争夺区域发展制高点的战鼓已经擂响,富民强市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前进最嘹亮的号角。”这是今年的德州带给人们的最大感受,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市迈向“幸福德州”的一个重要前提。“前6个月,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均可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107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逾九成,‘10+3’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初见成效,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亮点凸现。”市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说。


  ◎德州发展史上的项目建设年


  2011年4月17日,北京汇源集团投资106亿元的工农业循环经济宁津示范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6月15日,中海鑫亚科技公司投资156亿元的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动工建设……仅仅宁津一个县,今年过百亿元的项目就有2个,全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不只在宁津,我市11个县(市、区)以及两个经济开发区的园区、企业,项目、工地,到处都呈现着火热的建设场景、繁忙的工作场面,到处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工作思路清晰、重点和目标明确、推进有力。
  今年是德州发展史上名副其实的项目建设年,大项目多、好项目多、集中开工项目多。在广泛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2011年全市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7个,总投资2043亿元,年度计划545亿元。其中,投资规模100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5个,总投资8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4亿元;投资规模10亿元至100亿元的重大项目32个,总投资8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1亿元。“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加快德州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工业缺大少强、财政实力弱,成为制约德州经济发展、建设幸福德州的最大障碍。要突破这一点,就必须大抓项目,以项目拉动投资,促进转调,实现跨越发展。”市发改委主任刘长青说。
  项目建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和载体。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启动了一项关乎德州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即全力构筑“10+3”主导产业集群推进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十大产业累计完成投入超56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万亿元以上,全部达到千亿级产业集群。“10”,就是抓好农产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学工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物流(现代商务)、文化旅游(体育)、城市综合体等十大现有优势产业;“3”,就是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超前谋划好电子信息、交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
  市政府副秘书长曲春耀介绍说:“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德州实际,我们只有集中力量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努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全面提升产业的战略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10+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市各级各部门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等,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集中招商,项目建设的热潮迅速形成。


  ◎“两区同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德州市经济开发区的袁桥社区因建京沪高铁客运站享受到了“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社区2661户8964口人,每户宅基地统一作价15万元,每人享受新楼房面积40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680元,一家三口120平方米的房子拿到手后还能剩下近5万元,买家具、装修基本上够了。村民们感慨道:“没上楼时不爱上楼,上楼后光想上楼;以前总觉得上了楼么事都不方便,现在上楼了觉得哪里都舒服。”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合村建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做出农村居住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同步推进的重大部署,并提出2011年的任务目标,即:并建社区启动率达到80%以上,入住农户达到10万户;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
  今年以来,全市“两区同建”工作成效显著。1至5月,在去年开工建设629个并建社区的基础上,全市新开工并建社区219个,开工面积511万平方米,并建社区启动率达到63.5%;新入住农户4976户,入住农户总数达到45778户,入住农户比率4.2%。规划建设工业、农业、商贸等农村产业园区1050个,其中909个已开工建设,每个乡镇基本达到“1+X”要求,即规划建设1个示范园区和若干个主导产业园区;社区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社区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增强了社区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城镇化步伐,提出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幸福德州为目标,改造提升老城区,做美做靓新城区,开发建设高铁新区,共安排了10大类、101个城建项目,总投资111多亿元。其中,新区建设、片区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大批便民利民工程成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强大引擎。


  ◎借力京沪高铁扩大对外开放


  7月1日,庆祝京沪高铁开通暨德州东站启用仪式举行。这是我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市进入高铁时代。
  “京沪高铁德州东站是京沪高速铁路和太青客运专线的中间站,也是京沪高铁沿线地级城市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车站。”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可以肯定的是,京沪高铁的开通,可以使德州在更广的范围内扩大开放,增强我市参与区域合作、加速融入‘两区、三圈’(黄三角经济区、蓝色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的步伐。”
  据了解,我市持之以恒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确立了“南融北接、东进西联”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我市开发开放、走向世界的步伐。按照“承接辐射、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与京津冀都市圈、天津滨海新区和济南市的战略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3个县(市、区)与天津、济南有关县(市、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500多家企业与两市的大企业结成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我市与央企已经合作成功和正在洽谈中的项目共46个,到位资金合计70.2亿元,比去年新增合作项目4个。

王云峰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