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5日 07:43 来源:大众网
2018年6月3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文街的二层楼上,失去右臂的仕金正正在耐心的辅导孩子们练习书法。图片作者:安佰明/视觉中国
看着孩子们一笔一划的书写,今年55岁的仕金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忽而惆怅,独坐书桌,低头沉思,奔向何方。夜有明灯,路有千条,选择书道,为我航标。”这一段话是莒县农民书法家仕金正在 36年前失去右臂后写出的,他用这段话鼓励自己用左手练习书法。从强忍着右臂伤口的疼痛写铅笔字,到挥毫泼墨写唐楷,他这一写就是36个春秋。
1963年春天,仕金正出生于莒县库山乡仕家沟村。从学校到社会,一路走来顺风顺水。1982年,是仕金正人生的十字路口,命运出现重大转折。这一年,他在砖场工作时,不幸被机器绞断了右臂。仕金正被工友们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在昏迷了3天后,仕金正终于苏醒。醒来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右臂没有了。在伤心之余,他开口问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后我该如何生活?”第二句话是,“给我买一只铅笔,买一个本子,我要写字!”住在同一个病房的病人闻听此言,都为之一振,以外这个小伙子是犯糊涂了。
其实,仕金正头脑非常清楚。为了安慰父亲,也为了给自己找到新的方向,仕金正在病床上强忍着右臂伤口的疼痛,开始了又一次的练字之旅。由于他从小就爱好书法,所以高中毕业之后,字就已经写得非常好了。从10多岁开始,仕金正就给左邻右舍写春联。但失去右臂之后,他以前练的都没了,只能从头再练左手书法。“整个过程是非常痛苦和艰辛的,我一直在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仕金正说。
刚出院的那段时间,仕金正非常脆弱敏感。走在村子里,一些七八岁的儿童有意无意的一句“快看,他少了一条胳膊”,让他无比难堪,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样。赶紧躲开,跑到家锁上门,难过的抽泣。慢慢的,仕金正开始通过练习书法,使自己逐渐冷静下来,并用刻苦练习书法的方式,抒发内心的苦闷,勇敢的向命运挑战。
仕金正的虚心好学与坚韧品质,打动了“莒县书画六老”之一的王玉宽先生。1985年的冬天,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农村大集上,骑着自行车在管帅大集上买年货的王玉宽老先生,无意中遇到了仕金正,一番交谈,王老先生顿生惺惺相惜之意。当他听说仕金正练习书法,一直都是使用废报纸时,连忙说,“那怎么能练出字来?明天你到我家,捡点宣纸头。”仕金正一听大喜过望,觉得自己遇到了贵人。
王玉宽老人家住邻村,从此,仕金正经常跑到门上,虚心向王老先生请教学习,一直坚持了12年。1997年,在王玉宽老人80大寿那一天,王玉宽老人才正式收仕金正为徒,自此,仕金正的学书道路也开始步入正轨。。谈起师傅的恩德,仕金正十分动情,“师傅是一直在耐心观察、考验我,觉得我是可塑之才,才最终答应收我为徒。我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师傅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可惜师傅在15年前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回忆起师傅的恩情,仕金正泪流满面,“师傅作为一代书画大家,他的去世,也是国家传统文化事业的一大损失。”
汉字艺术是为右手书写而创造,左手书写非常不便,一不小心就会写反。仕金正强制自己去适应左手写字,这个过程十分考验耐性。很多追逐艺术的人终身穷困潦倒,对于肢体残疾的仕金正来说,这条道路显得格外艰辛。最开始,书法不能给他带来收益,为了生活,他通过种地、开建材商店来养家糊口,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的几倍。
一只手臂干活十分不便,好在生活中妻子是他的贤内助。这位比他小9岁的农村妇女,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却被文字深深吸引,在19岁那年嫁给了仕金正。二人风风雨雨28载,共同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在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之间,他白天卖货晚上苦练书法,写到凌晨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还会通宵苦练。为了方便创作和求学,仕金正和妻子干脆从乡下搬到县城租住。每天早上8点,仕金正准时骑着自行车前往莒州文街的金正书社,开始了一天的接待求字者和创作工作。左手一只手臂骑车,使他成为了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苍天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推移,仕金正从一个对书法创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慢慢成长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残联文联会员、中国还谢书画家协会德艺双馨书画家、日照市书画联谊会会员、莒县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2017年5月,济南一家文创公司找到仕金正,请他书写一套楷书字体录入中华字体库,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写作。9300多字,155张宣纸,每天站立6个小时,写坏了8只毛笔,一套字体历时半年———凝聚他近40年心血的楷书字体终于问世。这种字体既有柳体的风骨,又兼具赵体的圆润与欧体的秀丽。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久的将来,在电脑中又有一种美观的叫“仕体”或“金正体”的字体可供选择。
作为一名残疾人,仕金正懂得残疾人内心深处的酸痛。他积极参与残疾人公益事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抚慰残疾人朋友。近几年,仕金正先后参加大型公益活动30多场次,义捐作品260多幅,为残疾人事业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