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沂蒙(5)小麦亩产“拔”高800斤 老农民王占友圆了“地主梦”

2018-10-23 15:0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宗阳 林鹏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发展变化,彰显了城市发展的力量,我们每位临沂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今天起,大众网特别推出“奋进新沂蒙”系列报道。我们将集中展现改革开放给沂蒙老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

  奋进新沂蒙(5)

小麦亩产“拔”高800斤 老农民王占友圆了“地主梦”

  今年,年逾花甲的王占友承包土地突破了1200亩,小麦亩产上了千斤,比30多年前整整多了800斤。(大众网资料图片)

  大众网记者 王宗阳 林鹏

  “过去不敢想,俺是个农民,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农场!”最近,家住临沂沂南县大庄镇沟崖村的种粮大户王占友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今年,年逾花甲的王占友承包土地突破了1200亩,小麦亩产上了千斤,比30多年前整整多了800斤,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地主”。

  “有了新把式,好种地!”王占友抿了一口小酒,想起当年肩抗手推的种粮岁月,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新买的“神器”

  日前,大众网记者见到王占友时,他正在临沂河东区的华东机械市场内取新买的“水田平整机”。“用这种机器平整土地,安全又高效。”王占友摸着“新家伙”告诉大众网记者,搁以前,用手扶拖拉机整地“一打浆一整平”,人跟在拖拉机后面,非常危险。稍有不慎,腿脚就可能被机器戳伤。

  为了克服老式平整机的弊病,老王从前年开始就多方打探新型平整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郯城县的一家农场里,老王发现了一种类似的机器——拖拉机使用翻转旋耕机,将稻田碾平,把干秧埋在土中,实现秸秆还田。此外,稻田很湿、极难平整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现在搭配平整机的拖拉机也买回来了,今年就能派上用场。”老王笑得合不拢嘴:有了水田平整机,一天可以整地上百亩,相比以前拖拉机整地,效率提高5倍有余。搭乘老王的货车,大众网记者跟着王占友把水田平整机运到了沂南沟崖村。王占友抚摸着农机,心中升起无限快慰。

  肩抗手推的种粮岁月

  从最初在生产队开拖拉机,到后来包产到户,再到承包上千亩地……几十年一路走来,王占友在地头上历经风雨无数。那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

  上世纪70年代末,老王下学,在生产队干活。“都是些日常活计,推独轮车、锄地、拔草……使用的家伙事也简单,主要是锄头、撅头、铁锹、独轮车、耙、扫帚、扬场掀……”说起最初的农耕器具,老王扳起了手指头,娓娓道来。“生产方式落后,不可能有高的粮食产量。”老王回忆,在化肥尚未推广使用、主要依靠农家肥的年代,1978年村里小麦亩产最高也就5百斤,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产量,很多地方亩产不过百十斤。

  1981年,“捋着称杆子分家”,老王结了婚。“一口人分120斤粮食,俺两口子240斤粮食。用今天时髦的话说,那就是俺两口子的‘第一桶金’”。”老王不忘幽默。

  “以前种麦子,得拿着种子往坑里放。需要一直弯腰,没多久就累的直不起身。现在用播种机,撒的均匀又迅速。”回忆起以前种麦子时的场景,老王感慨,后来开始用木耩耩麦,一人压住扶好耩把,其他人将绳子绑在身上,靠人力拉动。“播种效率虽有提升,不过同播种机相比,效率依旧很低。”老王回忆。

  与新把式的“不解之缘”

  如今在临沂,机械化麦收已经常态化。(大众网资料图片)

  老王早年曾经驾驶过拖拉机,现代机械的威力让他念念不忘。1982年,凭着家中积蓄,老王又借了1000块钱,买了辆手扶拖拉机。这台拖拉机俨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跑运输、耕地的同时,还顶上好几头老黄牛。“别人运麦子肩挑车推,我用拖拉机运输量大,一趟赶他们好几趟,你想想这个效率多高。”在村里大多数人依然靠人工运输粮食的年代,王占友全家5亩地轻轻松松得以解决。

  时间很快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此时,倍尝农机甜头的老王,咬咬牙购买了一辆圆盘拖拉机。无论马力还是载力,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进入2000年以后,拖拉机开始了升级换代阶段。马力一个比一个大,更新换代也更频繁。”老王以东方红拖拉机为例指出,原来都是两驱拖拉机,现在则更新到1204、1404、1804型号。大马力拖拉机的使用,解决了土壤板结、小型拖拉机耕地太浅的难题。

  2001年到2013年,王占友做起了化肥生意。尽管如此,老王和农机的“缘分”,却并没有切断。“我卖化肥讲究立体化发展。不只卖化肥,还注重配套服务。”老王如此阐述当年的“生意经”——即农户前来购买化肥,他以农机为农户提供耕地服务。

  到2010年前后,老王已经拥有了4台“东方红55”拖拉机。鼎盛时期,老王集合了周边70多台农用机械,为周边农民提供服务,服务范围到达沂南县多个乡镇。

  “农业银行”梦想可期

  这些年种田,老王总结出不少道道。“玩龙玩虎不如玩土。来回转着干,不如种地能吃上饭。”从事化肥生意十几年的老王,援引农村老话告诉大众网记者,种地风险要比做生意小得多。而最近几年农村农业政策的持续利好,坚定了老王从事农业的决心。此外,多年的化肥机械经营,让老王具备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条件。

  2013年,通过土地流转,老王一口气承包了140亩地,成为种粮大户。农机的大量使用,也让老王承包土地的“胆量”越来越大。2014年承包了三四百亩,2015年增加到700多亩并成立“鑫隆家庭农场”,2017年实现了上千亩……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1200多亩。

  如今,老王的承包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三种粮食作物。放眼其农场,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烘干机和无人机,各种设备,非常齐全。

  和农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王,深刻感受到机械的好处:省力、省时、省人工,还能提高效益。如今,老王还有10余台拖拉机,几十台播种机,打农药基本上实现了“无人机化”:一桶水、八块电池、一天可以喷洒60多亩地的农药。关于下一步发展计划,老王满怀憧憬:“要提升技术,科学种田,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我还打算在稻田里养殖龙虾、搞提升种植。”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临沂老农民王占友在地里摸爬滚打、走向富裕的40年。他身上的故事,正是临沂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全市农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7年,临沂全市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62.7亿元,比1978年的9.2亿元增长39.4倍。

  谈到未来,老王还有个梦想,那就是将家庭农场打造成附近村民的“农业银行”,将附近村土地流转过来,村民可以要吃着放心的粮食,或者领取承包费。“目前,已经流转了4个村的土地,我觉得‘农业银行’的梦想越来越近了!”老王自信满满。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 山东打掉涉黑组织5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95个

    QQ图片20181024073627.png

    记者从山东省公安厅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打掉涉黑组织5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95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线索654条。在专项斗争中,山东省各级公安机关推行“三个一律”刚性要求,即重点案件一律由“一把手”挂帅指挥,重要线索一律由“一把手”阅批调度,重大事项一...[详细]

    10-24 07-10大众日报
  • 省政协召开2018年重点调研工作总结座谈会

    QQ图片20181024073334.png

    省政协今天召开2018年重点调研工作总结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探讨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路对策。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出席并讲话,副主席吴翠云作总结讲话,副主席郭爱玲主持会议,副主席兼秘书长王艺华通报重点调研工作开...[详细]

    10-24 07-10大众日报
  • 济南交警查酒驾:司机自以为体力好弃车山上跑,栽了

    QQ图片20181024074421.png

    司机自以为体力好弃车山上跑,栽了面包车浑身是“病”,连车牌都是用胶带粘住,一查驾驶人还涉嫌醉驾;酒驾二轮摩托车主为躲避处罚,竟直接加油将民警撞出三四米远。22日,济南交警支队全员上路,开展平安15号查处行动,不但查处的车型、违法类型广泛,而且持续时间超长,全...[详细]

    10-24 07-10齐鲁壹点
  • 青岛西海岸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QQ图片20181024073908.png

    到2035年,新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各类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76平方公里以内(其中陆域开发建设用地面积616平方公里),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开发强度控制在30%以内。做好总体城市设计,保护和利用好自然山水格局,城市总体布局要疏密有度、山青海碧、灵动自然,建...[详细]

    10-24 07-10齐鲁壹点
  •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山东省省长龚正的提请,于2018年10月23日决定任命:  唐波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宗教事务局局长)、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山东省林业厅厅长...[详细]

    10-24 07-10大众日报
  • 扶贫:山东干部赴重庆挂职 重庆人才到山东培训

    2017年7月以来,两批38名山东挂职干部来到重庆,挂职于各部门各区县,聚焦主业主责,统筹推进相关扶贫项目和活动。刘戈新介绍说,“此外,我们还精挑细选100名山东扶贫协作重庆专项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协调各方给予就业就学等政策激励。[详细]

    10-24 07-10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