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文体

姜太公了不得

2024

/ 06/1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姜建忠 田国明

手机查看

  姜太公(约公元前1139年—公元前1015年),东吕乡东吕里人(现在山东日照市东),72岁出山从政,扶助周朝兴邦,被封于齐,是齐国第一任封君,是世界知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说起姜太公,在我们中国、家喻户晓,都联想到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轶事。

  姜太公刚来到营丘,建立齐国国都时,选在了渑水边的高地上。有文献为证,《尔雅》“释丘”有“水出其前经其左曰营丘”。渑水由南向东向北萦绕敬仲镇西姬王北高地,与《尔雅》论述相符。姜太公是一个懂天文地理的高人,他挑这个风水宝地建都,真是有远见。自古以来,营丘这个宝地从来没有大的地震、洪水和大灾大难,人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禹贡》曰:“潍淄其道”。据考证距今八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渔猎种植,一代一代绵延不绝,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姜太公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齐文化,谱写了人类历史绚丽篇章。

  姜太公定都后,他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治水。他本身就是治水专家,“其先祖佐禹平水土甚有功”。他从现在的敬仲镇朱家庄北,把菑水(即今淄河)改道,斜向西北,开了条1公里宽、20多公里长的大运河(古淄水),在国都营丘太公殿(西姬王北高地)东边,让渑水和淄水合在一起(《列子·说符》),往西北流向博兴地区通济水(《汉书·地理志》)。此工程在那个贫穷落后的30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工程机械,全凭人工,能发动全国上下的力量,修建这么一条大运河真不容易,工程量比现在修一条高速铁路还难,姜太公真是了不得,他创造了人间奇迹。从此齐国通过这条大运河,通往济水小清河,振兴了地方的运输业,和西方国家做起了贸易交流(《史记·齐太公世家》)。营丘边的老淄河通水后,营丘“以丘临水,谓之临淄”,营丘与临淄是一地,这就是临淄地名的由来。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姜太公为“四岳之后”,名扬天下。在汉书《地理志》记载有“淄水博昌入济”,即在汉代以前,古淄水通往博兴县,和济水小清河连接。这条古河流,即《史记·河渠书》中记载的“齐渠”,“于齐则沟通于菑济之间”。这就是改道后古代的老淄河。

  古淄水早已淤积消失了多年。经实际观察,这段河床的迹象还在,在古籍《列子·说符》与《吕氏春秋》中,都记载了“易牙淄渑,以水投水”的典故,成为区别古淄水与古菑水(今淄河)的方法。古淄水是厘清齐文化历史地理的重要坐标。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文物遗产,临淄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在敬仲镇姬王冢一带,设立了不少的文物保护宣传栏,从区政府到村委,都有明确的文物保护责任人,使古代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在前两年,农民在挖大棚时,在一公里宽的河床遗址上,发现的沙层有大致五米深,有的在河床中还挖出了千年的瓦片和罐片,铁茅、铜镜。在敬仲镇河沟村,还挖出了千年的古船。在姬王冢旁还发现了一块刻着“太公二代”的罐片,这充分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姜太公的居住地。这条古运河,在古代时过往的船只是非常多的,运输业是非常忙碌的,齐国和西方及外地的贸易特别兴隆,从而振兴了国家经济。各行各业,在姜太公的领导下,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

  齐国故都营丘(古临淄)被誉为“海内名都”,经历了西周、春秋和战国三个发展阶段,长达800多年。《盐铁论》中说:“昔日太公封营丘,辟草菜而居焉、地薄人少”。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姜太公在齐国初建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鱼、牧、盐、矿、冶炼、纺织等手工业和商业,推行与外地和西方通商,从而推动了农、工、商业大发展的新局面。后来齐国成为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五霸之首”、“七雄之冠”,发展成了当时最强的东方大国。

  齐国故都临淄 姜建忠 田国明

责编:

审核:刘旋

责编:刘旋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