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文体

智慧校园建设视阈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2023

/ 09/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杨文博

手机查看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校园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旨在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使高校的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让高校能够真正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本文立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探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更多的高校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建设路径

  从“智慧地球”理论发展到“智慧校园”理论,充分显示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并且在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智慧校园”的框架体系已经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充分发挥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实现了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网络互联,推动着高校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这就为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面对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只有进一步加快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才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后勤一线工作繁重,业务范围庞大

  后勤工作是为高校提供基础保障的重要方式,因此和其他的管理工作相比,后勤工作往往需要冲在服务的一线,需要满足不同学生和教职工的实际需要,承担着十分繁重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甚至有一些岗位需要24小时轮班值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学校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面对这样的工作需要,如何进一步加强不同后勤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关系到整个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甚至会影响高校的管理安全和名声形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这就为后勤工作的优化提供了便利,能够有效的规范后勤工作的程序,还可以借助摄像头和移动设备对工作现场进行拍摄并传回实时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突发事故的处理效率[1]。同时,借助各类高科技软件能够实现视频和语音连线,这样就为后勤工作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能够节约不必要的奔走和等待时间,让后勤处理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2、教学科研迅猛发展,后勤服务跟进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潮流,高校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同样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下不断进步。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开展活动,促进了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的提升。后勤工作作为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石,同样需要跟上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趋势,确保各项后勤服务能够及时落实,排除万难确保教研科学的进度。这就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始终以学校管理和服务师生为核心,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让后勤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顺利衔接和良好运转,让后勤服务能够始终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保持一致,为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让教职工和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后勤服务的优化。

  二、智慧校园建设视阈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1、完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系

  1.1生活服务管理体系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日渐成熟,能够为各类生活服务缴费提供便利,因此人们现在更加习惯于使用网络缴费,不需要在不同缴费窗口进行来回奔波,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能够满足各种应急事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新一代的高校大学生是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社会信息的接收速度和接收能力更高,对各类智能软件和硬件的使用也更加熟练,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缴费的形式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服务。立足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特点,同时,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后勤服务工作,学校一般会采取一卡通的形式来帮助大学生完成各项费用的缴纳,比如住宿费、伙食费、电费、水费和网费等等。但是,一卡通的存储金额有限,学生往往需要定期去窗口充值,并且一些学校为了便于管理规定了一卡通充值的固定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不便[2]。在建立起智能化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后,学生无需在不同充值窗口之间奔波,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可以直接进行充值,还可以通过账单查询的功能查看自己的余额和扣款记录,这样不仅提高了后勤的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费用。除此之外,生活服务管理体系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其他便利服务,比如失物招领挂失、自习室座位预约、校医院就诊预约、实验器材预约等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1.2餐饮服务管理体系

  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餐饮服务管理是最为重要也最具风险的内容之一,每一个管控环节都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无论是原材料的采买还是食物的制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目前,各高校加强了对学生食堂的监控和管理,已经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保障,但是食堂监控的主要承担者依然是工作人员,面对工作强度和难度日益增加的问题,单纯依靠人工无法真正实现漏洞的监管。食堂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大学生,他们每日都需要食用食堂的饭菜,并与食堂的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因此他们对食堂餐品的评价以及食堂服务的评价最为客观。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将用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后勤管理部门,不仅使得餐饮监管的人数成倍增长,同时也能够为餐饮服务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资源,是提高餐饮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方式,也能够为高校的食品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效,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落实,为学生打造餐饮服务管理体系,为学生创设餐饮服务管理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信息上传的形式反馈问题[3]。除此之外,服务平台还可以定时发布应急膳食,同时收集不同学生对膳食的评价和需要,及时对膳食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在平台上宣传健康饮食的科普知识,设置答疑解惑板块为学生的饮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这样不仅使得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饮食健康的重视。

  1.3零星维修管理体系

  高校日常的零星维修管理工作涉及到校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各类突发事件进一步增加了维修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借助智慧校园建设,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平台,建立零星维修管理服务体系,能够使用网络对校园维修工作实现全方位覆盖,通过网络报修的形式进一步加快维修工作的效率,为师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提供保障。在建设体系的过程中,后勤部门可以建立数据化的管理方式,对各类报修项目进行系统管理,同时根据维修内容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并根据不同维修项目的发生频率定期采买材料,按照维修项目的重要程度合理的安排维修人员。同时,通过网络报修的形式,能够帮助维修部门更加快速的排列维修项目,及时将维修时间反馈给报修人员,能够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使得工作效率获得极大的提升。在每个学期末,维修部门可以通过系统清单对报修记录进行整理,减少了人工整理的错漏,同时提高了整理的效率,能够更加清晰的核算维修费用,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节省高校维修资金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随着维修管理体系的完善,维修部门可以直接获得报修人员的意见反馈,也能够更加便利的开展回访记录,这就为高校维修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1.4节约节能管理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往往通过智能感应技术来实现能源的利用和管理,比如感应水龙头和光感照明设备等等,为高效的节约节能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但是这些智能感应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从高校的节约节能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长流水和长明灯的问题没有获得根本性的解决。而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下,节约节能有了更多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智能软件和硬件提高节约节能的质量。扫码技术的发展为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也为高校的节约节能带来了新的思路[4]。例如,将照明装置设置为扫码启动和扫码关闭的形式,在某一个教室通过扫码启动之后,如果没有及时扫码关闭,则无法开启其他教室的照明。这种强制性的措施让学生或教师能够在离开教室时及时关闭光源,能够循序渐进的让他们养成人走关灯的良好习惯,从而为校园的节约节能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不仅仅是为了帮助高校节省资金和资源,同样也是培养节约节能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

  1.5卫生医疗管理体系

  每一所高校都有校医院,能够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医疗服务,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侵害。同时,高校校医院也承担着检查校内清洁卫生情况的重要使命,这对于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有指导作用。每年,学校都要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参与体格检查,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健康档案,这样才能够在出现突发问题时及时找到参考依据,避免延误治疗时机。但是,目前仍然有许多高校的校医院仍然采用纸质档案的管理形式,在调取和查阅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翻找,与校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初衷相违背[5]。因此,通过卫生医疗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提升,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卫生医疗管理体系中,针对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工都建立了相应的电子个人健康档案,并且根据每学年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更新。即便学生毕业之后,也可以根据设置的账号密码登录学校系统查看自己的健康报告,能够更加准确地记录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病史,为学生日后的医疗就诊提供依据,帮助医生更加精准的制定医疗方案。同时,在卫生医疗管理体系中还应该建立起答疑模块,及时解答学生在健康方面的困惑和问题,让学生在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也能够指导学生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为学生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在系统之中进行健康卫生教育,向学生科普各类健康卫生知识,让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卫生的生活状态。

  1.6服务监督管理体系

  智慧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高效合作与沟通。因此在推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注重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这样才能够更加便利的倾听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也才能够及时获取相关服务的反馈,使得信息管理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为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让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都能够成为后勤服务管理的监督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视频拍照的形式上传后勤服务中的不合理之处,让后勤部门更加积极主动的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解除后顾之忧。通过服务监督管理体系,后勤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在服务平台上回应各种问题,并且及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出现了较为集中和严重的问题,则需要及时上报相关领导,按照领导的指示在校园平台上进行回复和公示,这样不仅能够保障服务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教职工和学生对后勤管理体系的认可与信心,保障后勤管理体系的长久运转[6]。

  2、加强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保障建设

  2.1加强对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宣传

  后勤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不同部门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不仅需要增加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力度,同时也要对后勤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宣传教育,面向教职工和学生普及智慧化后勤管理平台的作用与功能,让教职工和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服务的申报流程,提高后勤服务管理平台的使用频率,这样才能够让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在校园中得到真正落实,也能够让后勤服务平台的各类应用发挥最大的价值。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各个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规范性,同时也能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助力,促进校园管理水平的提高,让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更加便利。

  2.2加强教职工应用信息化平台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负责后勤工作的职工往往年纪较大,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人员素养出现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阻碍了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更快的推动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后勤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后勤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进行提升,这样才能够确保后勤信息化平台在建设后得到更加充分的应用。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科学的培训方案,根据不同后勤部门的岗位需求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内容,展开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按照不同的批次对不同年纪、不同文化水平的员工展开教育,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的提高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程度,让员工能够尽快适应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提高员工对后勤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能力,让每个员工都能够从培训中切实获得技能的提高,增加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兴趣,充分感受信息化技术对后勤服务工作带来的便利,让员工能够更加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在各高校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化的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起互联互通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系,覆盖教职工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智慧服务,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微,钱彤,范鑫.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08):190-192.

  [2]陈玉保,万新濛.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J].大学,2022(28):68-71.

  [3]李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21):238.

  [4]吕卫超.信息化下的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6):248.

  [5]王健.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公关世界,2020(14):99-100.

  [6]李辉.“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06):35-38.

  (作者为烟台职业学院 杨文博)

责编:

审核:姜凯宁

责编:姜凯宁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