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科研评价关系到个体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质量, 关系到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质量, 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绩效考核和大学排行的影响,许多大学科研出现了过度功利化倾向,影响了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质量。正像临沂大学王玉秋教授在《大学科研评价全景考察与范式转换》(知识产权出版社)所说:“当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科研应该重新反思其责任和使命,通过评价改革引领创新生态转型发展。”
要注重加强绿色发展,将生态指标纳入大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由于受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影响,全球创新模式从集群模式向生态模式转换。绿色创新、绿色生产成为一切创新活动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 也是科学与技术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在这种创新生态范式下,大学应加强科研评价改革,将生态理念融入科研评价中,以生态评价引领创新发展。新时代科研创新评价在关注顶尖科研的同时 ,要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指标。大学科研评价指标要将有形有的成果、专利、项目评价与无形的人力、资源、制度相结合。大学科研评价应该强调创新性及成果活力,通过评估增强创新活力。
要注重加强价值链评估,形成科研增值模式。科研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也是一个实证研究和收集证据的过程,更是促进创新发展,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的过程。科研评价首先要明确科研评价的价值基础和评价标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特色赋予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应用价值以不同权重。大学科研评价还要不断吸收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大学科研评价还要关注新的知识生长点、关联点以及组织网络、扩散图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出现后,会引发整 个专业共同体的协同效应,引发一系列研究并推动实践创新, 形成创新集群效应。为此,科研评价需要具有共进性思维,打造评估的价值增值模式。
要加强大数据监测评估,形成全景式决策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科研创新更强调知识网络和生态语境下的自主创新与动态生成,进而使得知识演化与人工探索相得益彰。大学科研创新评价需要加强对知识进化图景的动态考察,进而更好地定位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创新价值。不同时期科研创新主题、技术、应用、方法、政策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和共进性。大学科研评价研究主题与技术的进步、应用渠道的拓展、科研管理以及政策的配套密切相关。数学建模、数据包络分析、科学计量、内容分析、科学指标数据库及其应用、大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分析等技术不仅影响着科研评价的科学性,而且也影响着科研评价主题和方向。评价结果在学科评估、智库咨询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又反作用于科研评价。科研管理以及科研政策的改进与科研评价之间也存在着共进关系。大学科研评估需要置于全球、国家、区域、大学不同层面和大数据语境下进行分析和定位,同时还要考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宏观背景以及区域教育环境因素,最后依据时间、空间、主体、资源、价值、标准 六个基本维度,形成分层次、多维度的全景式决策模式,全方位推动创新生态转型发展。(华章)
责编:
审核:杨童童
责编:杨童童